再现子弟兵为人民的军人价值
——记“最美退役军人”、贵州省思南县森林种养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明礼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来源:央视网)
在贵州省思南县鹦鹉溪与张家寨交界的茶山基地,一位身着迷彩服的人非常认真地为乡亲们讲解乡村振兴战略和种植养殖技术。他就是“最美退役军人”、贵州省思南县森林种养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王明礼。

王明礼(右)在茶园基地采茶。梁祖江 摄
退伍30多年来,王明礼始终与大山为伴,以退伍军人创业就业基地为家,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成为乡亲们众口称赞的功臣。
今年54岁的王明礼,当兵时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战,被敌人炮弹炸断双腿,成为四级伤残军人。1985年11月,他脱下心爱的军装,回到家乡思南,被党组织安排在县总工会工作。“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就应该永远听党指挥,自觉服从党组织安排,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锤炼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吃苦在前,铁肩担道义。”王明礼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无论是驻村还是做移民搬迁工作,王明礼总是竭尽全力把事情办好,让老百姓满意,让党组织放心。
“王明礼是我的好兄弟,是他让我理解了党和政府的移民政策,搬新居过上了好日子。”思南县三道水乡农民杨春茂激动地说。2008年3月,乌江思林水电站即将蓄水发电,但库区内仍有部分移民没有搬迁。王明礼主动请缨,走进移民户杨春茂家,一面帮他干农活,一面做他的思想工作。5月的一天,大雨如注。王明礼去找杨春茂,恰遇杨春茂赶着耕牛回家。路过一座简易木桥时,耕牛受到惊吓,从断裂处掉进河里。王明礼纵身跳到湍急的河水中,被一个大浪淹没了身影。杨春茂也赶紧跟着跳了下去,可却在浑浊的河水里抓到了一只假肢,待他回过神来,看见王明礼牵着耕牛,从下游两三百米处往岸上爬。杨春茂一把抓住王明礼的手说:“老王,啥也不说,我明天就带着家人搬家。”直到这时,杨春茂才知道王明礼是一名残疾人,从此杨春茂与王明礼成了好朋友。
“感谢王明礼为我们退伍军人搭建了创业就业平台,让我们返回家乡有了用武之地。”退伍军人袁崇汉动情地说。为了让战友们尽快脱贫,王明礼以“党支部+退伍军人+企业+基地+农民”的模式,创建了思南县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009年,王明礼抓住思南县委、政府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机遇,促成贵州省思南县鼎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下辖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思南县森林种养家庭农场等企业。示范基地积极为退伍军人办好农业企业抢“订单”,在广东东莞等地建立销售点,解决退伍军人创办企业、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目前,示范基地帮扶退伍军人创建了思南战友荒山绿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思南柄嘉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马河贡茶茶厂等10个农业企业,成为农村退伍军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大舞台。
“过去,我们在部队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宁,不惜流血流汗;如今,我们离开部队回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也要弘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带领乡亲们与贫困决战,再现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军人价值。这就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王明礼说。

思南茶叶公园一景。杨秀辽 摄
思南县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实施“土地租金+农民就地务工+土地股权分红”模式,通过租赁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规模地集中流转土地用于茶园建设4000多亩,园区周边的燕子阡、大城坨等6个村农民在茶园集中摘茶、除草施肥3000人次,每人每天收入100多元。76岁高龄的燕子阡村农民杨宗娥高兴地说:“我的土地拿给合作社种茶叶,今年除了年终分红外,还在茶园采摘茶叶纯收入9988元。加上我的分红收入,我一年的总纯收入就有1.38万余元。”基地还帮助燕子阡、大城坨、马河、冉家坝4个村修通了20多公里的通村公路,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如今,基地带动了鹦鹉溪、张家寨镇872户3288人致富,特别是336户贫困户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

思南茶叶公园,任志平摄。
“到2020年,茶园规模将发展到两万亩,解决5000人就业,争创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贵州知名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王明礼对基地的未来充满信心。
延伸阅读:
“到最困难的地方发挥余热”
■人民日报记者 汪志球 程 焕
冬日暖阳下,乌江河畔的贵州思南县万家山一片郁郁葱葱。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荒山,当地村民生活非常贫困。
带头开荒的人叫王明礼,在一场自卫反击战中,王明礼为救战友被炮火击中,失去了一条左腿,只能靠假肢支撑前行。
1985年,王明礼脱下军装回到思南县总工会工作,在收发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2000年,王明礼又主动请缨下乡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先后有8个村子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身影。
因工作表现突出,王明礼连续多年被评为铜仁市“百佳驻村干部”。在荣誉面前,他总是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就应该永远听党指挥,到最困难的地方发挥余热。”
驻村期间,王明礼发现一些农村的退伍老兵,生活过得十分不易。看着战友们和乡亲们饱受贫困之苦,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些实事。
2008年,王明礼看到思南大规模发展生态茶产业,就和几个退役战友商定,要在万家山开辟出一片新阵地,向贫穷发起冲锋。
开弓没有回头箭,王明礼和6个退伍战友一起,带领愿意加入的村民,在海拔上千米的荒山上搭起了帐篷,没日没夜地开荒种茶。经过300多个日夜的艰辛劳作,1000多亩荒地终于变为规整的茶园。
茶园建好后,一场罕见的雪凝灾害,让初生的茶苗大片枯萎,茶园受损面积接近四成。面对挫折,王明礼并没有气馁,继续带领大家补栽茶苗,万家山终于旧貌换新颜,成为茶叶的绿色海洋。
第二年,王明礼和战友们成立了鼎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党支部+退伍军人+企业+基地+农民”的模式,创建思南县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近年来,公司通过租赁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规模地集中流转土地,将茶园面积拓展到4000多亩,成为全县面积最大的生态茶叶基地。周边6个贫困村的村民在茶园从事集中摘茶、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天都有上百元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00多元,快速提升至近万元。
目前,基地帮扶退伍军人创建了思南战友荒山绿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思南柄嘉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马河贡茶茶厂等10个企业,成为农村退伍军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大舞台。如今,基地带动了鹦鹉溪、张家寨镇872户3288人致富,336户贫困户脱贫。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我们又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场’,带领乡亲们与贫困决战。”前不久,王明礼又带领战友在鹦鹉溪镇租赁1000多亩荒山,开建新的生态茶园。
《人民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06 版)

人物简介:
王明礼,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思南县森林种养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 1981年入伍,1984年4月30日参加边境自卫还击战,勇打头阵,被敌人炮弹炸断双腿,成为四级伤残军人,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1985年退役回到家乡贵州省思南县,在县总工会工作,期间先后被选派到思南县孙家坝镇石门坎村、大坝场镇花坪村等村开展帮扶工作。他以“党支部+退伍军人+企业+基地+农民”的模式,创建思南县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成为农村退伍军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大舞台;通过实施“党建+基地+民兵组织建设”模式,以党建带民兵组织建设,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企业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如今,基地带动了872户3288人致富,特别是336户贫困户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在安置退伍军人就业方面,王明礼注重凝聚拥军情,根据退伍军人的意愿,尽力把企业所在村的退伍军人安排到基地就业。王明礼退伍三十多年始终与大山为伴,以退伍军人创业就业基地为家,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践行着富国强军的使命担当,在人生的二次起航中留下了一道精彩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