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抚慰

家人团聚
话题背景
军队疗养工作是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我军卫生系统在大力提升老干部等保健对象疗养水平的同时,逐步扩大高海拔地区、边海防基层官兵以及执行特殊任务和作出特殊贡献官兵的疗养保障范围,让“老边防”“老高原”“老山沟”走下哨位享受康复疗养,请一批批航天员、飞行员、潜水员走下战位享受特勤疗养,把军委、总部的关心关爱送到了基层官兵心坎上。
官兵体验·晒晒我的疗养经历
走下冈底斯,登上峨眉山
作者: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哨点四级军士长黄生龙(口述)

黄生龙和战友巡逻

黄生龙携妻子疗养
整个山南军分区,咱是今年第一个参加疗养的士官,而且还是带着妻子一起疗养。大伙儿眼巴巴地瞅着我:“班长,看到名山大川,可别忘了咱们的无名雪山。”当然不会忘。今年5月,在峨眉山风景区疗养期间,我给战友们发了17条彩信:大到金顶日出、小到叫不出名儿的水果,还有纯天然的“森林浴”。
我的哨点坐落在冈底斯山脉南麓,就4个兵,哨所周围没有一棵树,睁眼是雪山,闭眼还是雪山。2005年大雪封山又断电,大伙把凡是带字儿的纸片都翻出来读了个遍……
到达峨眉山疗养那天,一下车看见疗养院四周都是树,我的眼泪就扑簌簌直往下掉。晚上就餐,手机突然响了,我一边掏手机,一边请靠窗的同志“让一让,接个电话。”大家看着我有些莫名其妙,我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哨所——经批准我们可以用手机,但哨点信号差,我们习惯了手机一响就往窗户边跑。
疗养院对我们真好。知道我们那里高寒缺氧,特意为我安排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森林的房间;得知我有关节炎,每天给我多安排一次温泉浴;疗养期间,还安排营养专家上课,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立足基层实际、提高健康水平的实用知识;查出我血小板偏少,离开疗养院前还特意给我做了一次复查。最令人感动的是,工作人员得知疗养期间恰逢我家属生日,还特意为我俩举行了一个庆祝活动……
放松身心,恢复健康。每当想起组织上时刻惦记着咱边防官兵,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宋朝华、谈万荣整理)
为边防官兵开辟“疗养绿色通道”
作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罗未然通讯员季艳平
盛夏,疗养高峰期来临,疗养名额很紧张。成都军区组织的首批23名来自基层一线和边防哨所的士官带着家属,却安心来到峨眉疗养院疗养。成都军区保健办助理员龚旭告诉记者,这是军区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疗养协作机制,为基层官兵恢复战斗力开辟的“疗养绿色通道”。
据悉,成都军区司令部军务部、政治部干部部和联勤部卫生部积极采纳基层官兵建立疗养长效机制的建议,协调峨眉疗养院和昆明疗养院,建立了基层官兵疗养协作机制:干部部、军务部负责收集基层官兵疗养需求,拟制疗养计划,筛选疗养对象;卫生部负责整合疗养资源,调剂疗养配额,疗养院具体负责落实疗养任务。
他们还联合制订了《基层官兵疗养细则》,规定疗养对象重点向长期战斗在边防哨所、高海拔偏远艰苦地区的基层官兵倾斜,向优秀基层营连干部、优秀士兵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官兵倾斜,因公受伤出院后需要康复疗养的基层官兵,可随时调整安排疗养。
成都军区机关相关部门还科学统筹年度疗养规划,采取分批集中疗养与个别分散疗养相结合的方式,见缝插针组织实施;针对基层官兵常见训练伤等职业伤病,疗养任务单位添置医疗理疗设备,选送医护保健人员到专科医院进修疗养技能,为官兵量身制订疗养方案,提供个性化疗养服务。
首次组织边防营疗养团 首次有义务兵参加疗养 首次把周期延长为30天 兰州军区组织驻海拔4500米以上边防官兵疗养
临潼喜迎“冰山来客”
盛夏7月,风景如画的临潼疗养院喜迎一批“冰山来客”——兰州军区首期驻海拔4500米以上官兵康复疗养团,官兵携妻带子在疗养院休养身心、康复治疗。
据悉,这个疗养团刷新了该疗养院多个第一:首次组织边防营疗养团,首次有义务兵参加疗养,首次将疗养周期延长为30天。
3个“首次”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追踪采访,一探究竟。
疗养名额紧张该如何分配?
名额全部给基层
这次参加疗养的官兵是南疆军区某边防营的30名官兵。他们长期驻守在神仙湾、天文点等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和戍边守防任务紧张繁重的一线点位上,部分官兵还连续几年工作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哨位。
听说要去疗养,神仙湾边防连上等兵唐强激动了好几天。他给父母打电话说:“我就像立功受奖一样激动!”
“机关一个名额都没留,全部给了基层。”营教导员许国雷说。参加疗养的某边防连连长石海兵在高原工作了7年,连队是营里海拔最高、任务最重的分队。为此,营党委多给他们分配了两个疗养名额。
这次疗养,上级通知已婚官兵可以带家属。十连代理排长、上士孙雪峰已经有一年半没有见到妻子和孩子了,接到通知后他先是激动万分,继而又眉头紧锁:妻子严慧琳不久前才在老家县医院找到工作,初来乍到不好意思开口请假。谁知,医院科室领导得知情况后,主动给她放假7天,让她带着孩子从河北老家来到临潼疗养院。严慧琳含着眼泪说:“当边防军人的妻子,我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今天终于沾了丈夫的光,享了部队的福!”
疗养就是吃好住好玩好吗?
健康管理新理念
拿到自己的疗养计划,上等兵唐强既感到意外又倍感温暖:第一阶段,上午9点起床、晚上10点就寝、参加少量体育训练,缓解高原症状;第二阶段,7点起床、11点就寝、加大文体活动频率,适应平原环境。
“前期,我们专门派出专家组深入高原边防调研,针对官兵实际情况制订了疗养计划。”疗养院院长岳增文介绍说,疗养不仅仅是让官兵吃好住好玩好,更是一种科学的健康管理和个性化的理疗干预。为此,疗养院为参加疗养的官兵全面开放了心理咨询室、生物反馈训练室、音乐放松治疗室,提供全面周到的疗养服务。
“体检中心有路线图,住房有温馨提示,参观有导游讲解,外出有医生保健,真是非常周到。医务人员脸上挂满微笑,体检细致,治疗精心,真是非常温暖。”战士们对服务赞不绝口。
疗养是一次对身心的抚慰,更是一次强身健体之旅、人文励志之旅、家庭和谐之旅。疗养院还为参加疗养的官兵全程摄影摄像,将丰富多彩的疗养活动制作成光盘,让战士们带回部队和战友们分享,激励更多官兵扎根高原、奉献边关。
如何让疗养惠及更多官兵?
科学统筹有规划
“边防官兵常年驻守边防一线,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单调,这给他们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康复疗养是促进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一种有效卫勤保障模式,应该将保障不断向基层倾斜。”兰州军区卫生部保健办有关领导说。
近3年来,兰州军区先后组织执行任务部队官兵、维和官兵、高原官兵、优秀士官群体、坦克乘员等10多批次疗养,5000多名官兵在疗养院疗养身心、恢复健康、续航加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军区卫生部相关领导告诉记者,团以下官兵的疗养虽然面临疗养基数大、疗养资源限制、疗养院床位不足等实际困难,但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统筹,计划每年组织2-3批次高原官兵康复疗养、专病疗养,力争在3-5年内使驻守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边防官兵能够接受一次疗养,让疗养保障惠及更多基层官兵。
海军抓好特勤官兵疗养——
特殊职业有特色疗养
作者:童涛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唐泽民
今年夏天,海军组织20名执行远洋护航和南沙、西沙守岛礁任务的营以下优秀基层干部,携家属在北戴河疗养院疗养。
海后卫生部负责特勤疗养的陈华处长告诉记者,海军特勤人员岗位特殊、作业特殊、环境特殊,普遍工作条件艰苦,作业风险较高,对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为此,海后卫生部门制订颁布了《海军疗养工作实施细则》,增加执行远航任务部队官兵疗养内容,确保疗养数量、地点满足部队需求,疗养安排实施与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相匹配。他们还建立了年度疗养计划调整协调机制,确保疗养安排落到实处,并采取统筹安排和专项申请等方式,紧贴重大专项任务开展专项疗养,巩固和提高官兵军事作业能力。
据悉,5年来,海军共安排3万多人次进行了专项疗养。
新疆军区组织烈属疗养——
特殊群体有特别关爱
作者:陈建武 韩素婷
7月31日,4名烈士家属接到新疆军区联勤部卫生处发放的疗养证,将带子女到部队疗养院接受为期半个月的疗养。该处处长柳建军说:“烈士们为国捐躯,我们要始终关爱他们的家属和子女,创造条件为她们送温暖。”
烈士胡筱龙的家属缑丽虹拿到疗养证后告诉笔者:“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女儿胡景珏今年刚好结束高考,组织上安排的这次疗养是送给我们母女最好的建军节礼物!”烈士刘长峰生前是全军距北京最远的什布奇边防连连长,2002年3月因突发高原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不久前,他的家属李淑霞带女儿刘骄娇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报名参加疗养。拿到疗养证后,她激动地说:“虽然长峰离开11年了,可部队一直没有忘记我们娘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