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驻港部队首穿新军装的过程

来源:解放军生活作者:李焱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5-11-22 23:42

化纤“龙卷风”

有了好的土壤、空气和阳光,优秀的种子就会绽放,就能硕果累累。

科研成功、技术创新的源头,为产品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张建春和他的团队所研制开发的6项专利技术分别被32家企业采用,在短短的时间里,“化纤仿毛”这项发明就创下了生产织物5000余万米,创产值8亿多元。化纤仿毛织物作为驻港、驻澳部队和国庆50周年大阅兵服装的主体材料,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从1999年开始,新型面料已陆续装备全军,同时大量用于武警、公安、行业制服和民用出口服装。

“袁隆平院士帮中国人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张建春这小伙子帮中国军人解决了穿衣的问题哪!”一位学术界的老专家这样赞叹张建春。

张建春大获成功之后,各行各业请他作报告的人排着队等候。有一天,国内毛纺行业也向他提出要求,请他和项目组的另外几位专家给毛纺行业作个报告,想借鉴其中的经验。张建春是搞化纤的,毛纺行业请他作报告,基于什么出发点呢?没想到张建春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还为此组织了一个为期3天的研讨会,有全国毛纺行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共同财富,如果没有胸怀,是难以成气候的。

这个研讨会召开之前,一位上海证券所的先生找到张建春,表示想参加这个会议。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背景,让他感到不明白,“你参加这个会做什么?”这位证券公司投资人的一番话道出了缘由:“听说这个会,几位国内最著名的毛纺企业的老总都要参加,我想了解毛纺板块发展趋势。”原来,他是想通过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士兵系统研究中心组织的研讨会,了解国内纺织行业发展对他们的金融投资有何影响。

仿佛一夜之间,大地上刮起一阵化纤“龙卷风”。

1997年7月1日,我驻港部队穿着新一代仿毛军装,雄赳赳走过罗湖桥。“化纤仿毛”技术从此掀开部队军服面料档次提升的崭新一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