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就是带着这样一支人均子弹不到3发的队伍,刚刚在遵义会议上重获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在川、黔、滇边界的崇山峻岭间上演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光彩篇章:四渡赤水、威逼贵阳、兵临昆明、巧渡金沙……直至把中国革命的航船驶出最为狭窄的航道。
一次前路渺茫的仓促撤退,尚且可以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勇进军。经历过长征的锤炼、抗战的洗礼,毛泽东的指挥艺术更加高超,麾下战将宛若群星,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自然不可能按照蒋介石的剧本发展。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毛泽东果断决策: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地盘越占越大的国民党捆住了手脚,共产党却在轻装前进中越来越强。战争头8个月,蒋介石以损兵71万的代价占领了解放区的50多座城市。
全面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又于1947年春对山东和陕北发动所谓的“重点进攻”——结果,迎接他的又是一个紧接一个的失败。
在山东,陈毅、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兵锋直指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孟良崮之战,整编七十四师成了最先被歼灭的国民党“王牌”,全套美式装备全部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
在陕北,毛泽东以延安一座空城,换来了战略上的主动。在一个半月中,解放军连续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打了三次歼灭战,号称“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损兵一万四千。
更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1947年6月30日深夜,刘伯承、邓小平率12万大军突破黄河防线,直插国民党心腹之地——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解放军歼敌百万——胜利的天平,悄然间向着共产党一方倾斜。也就是这年年底,共产党人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就任“行宪”后的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然而,赢得了“总统选举”的蒋介石从此再也没有在战场上尝过“赢”的滋味。
这一年,解放军更加所向披靡。兵锋所指,国民党摧枯拉朽。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以歼敌47万余人而结束。实力雄厚的东北,从此成了共产党的战略大后方。
此时此刻,浩荡入关的70万东野大军与华北野战军一起,已经完成了对北平和天津的分割包围;而在淮海战场上,最后一股国民党部队——杜聿明集团也进入了被歼倒计时。
1949年元旦到来的时候,国共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解放军兵力达到310万,国民党军下降至290万。
四面楚歌。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发出了他的“乞和文告”。即使如此,他仍然不忘把责任推给共产党:“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对政府片面的希望所能达成。须知这个问题的决定在于共党,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人民能否转祸为福,乃在于共党一转念之间。”
毛泽东显然不会再给蒋介石苟延残喘的机会,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他特别引用了古代希腊的一则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外国和中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一切革命民主派,都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怀有对于毒蛇的好心肠。但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却听见了并且记住了这个劳动者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