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心理权作用凸显,须把制心理权纳入制权视野
现代战争,认知域较量已成为对抗新领域,美军最早提出并最为重视认知域对抗。认知对抗的自由权,本质上就是制心理权,即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控脑权,核心是获得和保持作战主体稳定心理和实现作战目标的坚定性。战争由人掌控、由人实施,指挥者对战争的发起、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制心理权实际处在综合制权的最高位。拥有心理自由权的一方,其既定决心和实现目标的努力,不为环境变化所动摇,能始终把握战争发展大势、排除战场变化干扰,以冷静心态和理智行为,坚定围绕作战目标组织指导和实施作战行动。夺控制心理权,重中之重是干扰敌方决策者和战斗人员心理,保证己方决策者和战斗人员的心理自由。现代战场,指挥员和各参战力量,心理受扰因素、途径和手段增多,保持坚定心理较之以往战争更加突出,把制心理权纳入多维制权,是保证作战体系稳定运行最紧迫的任务和顶层要求。
适应这一特点,必须更加重视“力由心使”的战争运动规律,把认知这一无形领域的对抗真正纳入作战筹划视野,每战要确立扰乱敌方心理、稳定己方心理的明确目标,设计和组织好作战行动,确保始终以冷静、理智、坚定、果敢的优良心理筹划、指导和实施作战。
战场制权起点前移,须提前展开制权夺控行动
传统制权观念,是战争发起之后或同时展开夺控行动。现代作战,混合战争备受重视,平战界限趋于模糊。在战争发起前,情报信息和舆论斗争、威慑与反威慑即已展开,特别是信息领域斗争甚至已十分激烈,可能引发战争的低强度武装冲突或作为战争前奏的特种作战行动,亦将在战争打响前发生。战争形态的变化,对抗“频谱”的拓展,对抗行动的前移,强制性将战场制权的起点向前推移。战争之前的制权争夺,虽可能有所克制,不像交战中制权争夺那样激烈,但也是暗中较劲、此消彼长,弱势一方,有可能把准备时因受敌所制而留下的败因带向下一步交战。
适应这一特点,必须从作战准备之前就展开制权较量,包括交战之前的信息侦察与干扰、心理领域威慑与进攻、陆海空天有形战场的提前谋势布势等。在重要战略方向和严重威胁地区,制权行动甚至要从“之前”向“超前”延展,以有力的战前制权行动保证高效完成战争准备,尽早争占主动地位。
绝对制权难度加大,须把制权夺控与利用战机密切结合
在以物质力量为主体的机械化战争时代,陆上和空中交战压制了敌空中进攻能力、海上交战压制了敌海上进攻能力,基本就掌握了行动自由权,就可稳操战场胜券。战场制权基本是我有敌无、敌有我无,具有明显的零和特征,因而制权具有绝对性。
进入信息时代,夺取和掌握绝对制权的难度加大,掌握一定空间、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制权可能更为普遍。一方面,随着战场向全域、全球、全维延展,在广域网络化信息体系支撑下,发生在任一直接交战空间的行动,都可快速得到其他空间的融合性响应,单维制权保持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各军种作战力量多维作战能力显著增强,瘫痪了敌空中力量,敌利用海上力量、远程战略力量和网络信息力量,仍可能夺回主动权。特别是信息能力,网络节点全球、全维布势,要全部瘫痪敌信息网络体系几乎没有可能。这意味着,一维制权、一段时间内制权丧失,其能力空缺可能由其他空间能力快速弥合,从而增大了制权作战胜败易手的可能性,使制权的时空绝对性降低、相对性增加。
适应这一特点,必须在致力夺取全空间、全过程制权的同时,随时做好制权易手或夺取全面制权难以得手的准备,把夺控制权与利用相对制权赢得的战机结合起来,一旦取得了局部空间或一段时间的战场制权,无论是一维还是多维,都要充分利用有利战机顺势发展,以相对制权下的快速连续行动,不断延伸制权、扩大战果,把作战行动导向胜利。
(《解放军报》2016年11月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