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部分指挥员不会判断形势、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摆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的“五个不会”难题,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多方用力破解,以真正实现“能打仗、打胜仗”。
实打实训练,促进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生成。当下,一些指挥员对“能力培养,理论先行”认识不足,对军事理论掌握较少、法规条令掌握不全面、战例研究不细致,导致在不同训练阶段,组训或受训的身份定位不准,直接影响到抓自身训练的精力和效果。因此要改善体制区分职责,探索各训练阶段尤其官兵分训期间组训管理的路子,打破指挥、组训、管理等所有责任由分队军官一肩挑的现行职责体系,围绕军官训练由谁训、训什么进行研究攻关,规范军官组训责任,形成相对固定的组训力量。同时,通过建立考勤登记、常态训练监察等机制,化解军官工训矛盾、督促训练落实。突出重点训练内容,在训全大纲课目基础上,突出基于信息指挥系统的情报侦察、分析决策、指挥协同环节训练;突出贴近实战的复杂电磁条件对抗、夜间作战指挥、快速隐蔽机动环节训练;突出面向合成作战指挥的情报融合和协同行动环节训练。创新形式保证质量,打破机关与分队、干部与战士的训练壁垒,形成基本操作兵教官、作战筹划上带下、重难课目强带弱的组训合力;对外积极协调,形成送到友邻部队学、外请院校专家教的良性互动,并增加指挥对抗训练强度和质量。
实打实考核,促进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提升。当前,有的指挥员对指挥手段运用不熟,限制了指挥效能发挥。部分单位对指挥员的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内容不精细、考核手段不完善,影响了对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的客观准确评判。因此,要在更好地发挥考核的牵引和杠杆作用上下功夫,健全考核机制。通过开展普考抽考、集训验收、技能比武等活动牵引考核实施;通过统一组考、建立考评档案、严格问责奖惩等措施,让指挥训练成绩真正发挥杠杆作用。明确考核内容,可以集中考大纲基础课目,过筛子式考信息装备使用、射击指挥和战术运用等关键能力,分岗位考不同侧重的应用能力。还可以依托考评档案,掌握个人训练情况,以便采取区分能力层次、突出技能短板的考核样式,提高考评针对性和效益。完善考核手段,制定实战化考评相关标准,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使考核由过程评判向结果评判转变;增加测算分析比重,将装备运用、指控行动和行动效果数据化,使考核由定性向定量转变;利用现有模拟和网络训练器材,研制集作战环境模拟、机上作业、自动评判于一体的人机交互考评系统,使考核更加智能化和准确化。
实打实演习,促进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转化。当前,少数指挥员将作战指挥简单等同于执行命令,指挥过程缺少自身战术思想,而且情况处置存在脱离实战生搬硬套、“背台词”等现象,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其根源是一些部队在实兵演习时没有突破“危不参演、险不动兵”的思路,没有突破依案处置的脚本观念,临机情况设置力度不够,降低了演习的实战检验效果。因此,要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组织部队实兵演习,促进分队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向实战转化。构设战术演习的复杂电磁条件;尽量将演习安排在雨、雪、雾、风沙等恶劣天候和丛林、丘陵等复杂地形条件下,锤炼指挥员连续作战的意志品质。通过构设险情、危局等组织对抗性训练,锻炼提高指挥员在残酷、复杂、恶劣战场环境中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强化指挥员的应变能力。强化体系能力,在演习中重点向提高情报获取、信息传输、指挥控制、电子对抗、快速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和综合保障能力用力,按照单装抓精准、单元抓合成、要素抓联动、体系抓融合的方法,提高指挥员精确用兵、精密协同、精确火力打击等新型作战样式下的指挥谋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