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外出作雷锋事迹报告,遇见有的青年人对雷锋事迹缺少了解,不知道当年的社会环境和部队生活,所以常问雷锋做好事哪来的那么多时间,是不是影响了本职工作等等。我在聚会时和战友们说起这事,大家都建议用一篇文章集中回答这些问题。
1960年1月,我和雷锋一起从辽阳入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10团,新兵训练结束后又一起分到运输连。我们分到运输连后,先在3排、4排两个训练排学习驾驶,雷锋在4排10班,我在3排6班。1961年元旦后运输连新兵驾驶训练结束,雷锋和我都分到了2排4班。雷锋参军以后,在部队两年零八个月的生活中做了大量的好人好事,我和战友们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其实,只要多了解一点雷锋事迹和当时生活环境,就会知道雷锋做好事哪来的时间。首先,雷锋的许多好人好事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随时随地自然做出的,有些事并不需要花费额外时间,有些事则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例如有一次,连队为了搭建过冬菜窖安排雷锋等二十几名同志上山打草。当时实行吃饭定量,每人只发给一盒米饭作为午餐在山上吃。中午时分,大家坐在山坡上吃饭时,战友王延堂蹲在一旁摆弄镰刀,雷锋小声问他怎么不吃饭,才知道他嫌带饭麻烦在吃早饭时把那盒午饭也一起吃了。于是,雷锋就编了个瞎话说自己肚子疼不想吃,硬是把他带的那盒饭让给了王延堂吃。还有一次,雷锋和十多名同志乘两台卡车去抚顺某煤矿拉煤,回来卸车时煤尘飞扬,雷锋看见新战士揣克忠没带口罩就把自己的口罩硬让给他带。再如,像人们传颂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等等,这类好事都是不需要花费额外时间的,就是一个你能不能做、或能不能经常坚持做的问题。我们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都做过一些这类好事,但雷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一贯人生哲学,随时随地做了大量这类好事。其次,雷锋经常在节假日做好人好事,占用的是自己的休息时间。例如,雷锋在1960年夏季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到团卫生队看病回来,路过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时听到急需运料的广播,就加入到运料队伍中,一直干到当天下午。再如,在雷锋当班长期间,曾多次带领我们星期日到抚顺瓢儿屯火车站,打扫卫生,维护秩序。由于雷锋的出身、生活环境和处事性格,他的生活不是自我奋斗或自我封闭式的,而是和周围的同志、战友打成一片的,对于他来说做好事不是一种额外的付出,而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当时,我们工程兵10团是奉命从营口到抚顺支援钢厂建设,在钢厂生活区里建立的临时驻地,连队营房紧靠着工人住宅区和公社菜地,所以和地方群众的接触也比较多。
另一方面,雷锋做好事也并没影响本职工作。大家都知道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他的那种螺丝钉精神首先就表现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上。雷锋在日记中说:“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雷锋早在入伍前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先进生产者,他曾3次被评为望城县机关模范工作者,在鞍钢时又18次被评为 “节约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还荣获过“鞍山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雷锋参军后,为了练投弹把胳膊都练肿了,为了练驾驶发明了一个模拟驾驶台,为了节油摸索出一套省油窍门,把他驾驶的那辆“油老虎”变成了全连节油标兵车。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雷锋总是把干工作和做好事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他在班务会上曾和我们说:“爱岗位也是做好事”。
我曾看过雷锋入伍前日记中的一段话:“1958年入厂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在生产上只能做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达到每天的定额。后来,在党的教育下,才使我的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才使我的干劲越来越高涨”。雷锋就是这样,新社会使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出了他旺盛的工作干劲。他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把做工作和做好事都看成是为人民服务,在高标准地完成本职工作后,总想着为同志、为战友、为人民再多做一点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今天,我国已经从当年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50多年前有了很大变化,所以学雷锋不等于简单模仿而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本点是我们要像雷锋一样把为人民服务树立为人生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