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最新报告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清华 王玉山责任编辑:吴昊
2015-06-07 18:00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中国风洞 中国骄傲——来自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最新报告

新华社记者李清华、王玉山

风洞,被称为“飞行器的摇篮”,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08年,汶川地震使得距离震中100多公里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遭受损失。7年后的今天,中心涅槃重生:数十座现代化风洞星罗棋布,100余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面铺开,数十个关键气动难题取得突破……

新使命:迈向世界一流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倡议和规划,于1968年在川西北正式组建。

历经40年建设发展,中心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成了数十座风洞和专用设施组成的亚洲最大风洞群,累计承担国家和军队重点课题1700余项,完成风洞试验50余万次。

然而,2008年的大地震,却骤然打乱了中国气动事业的前进步伐。为保住用好风洞这一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风洞建设大会战全面展开。中心党委一班人定下一条心: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在高起点上打造新型国家气动中心。

震后1个月,因地震中断的试验重启;震后10个月,受损风洞全部恢复应急试验能力……

——航空声学风洞,主要用于研究解决飞机飞行降噪问题。中心设计建造的风洞,背景噪声处于国际最高水平。

——结冰风洞,是解决飞机飞行结冰与防、除冰技术的关键。国外对中国能否自主设计和建造结冰风洞表示怀疑。中心科技人员靠自己的努力,建成了亚洲首座大型结冰风洞。

——中心模型飞行试验基础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三大技术手段融合成为现实,多种新型飞机首次实现模型飞行试验。

——中心气动试验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上百万组数据分类入库,数据再利用软件平台日趋完善,成为助推我国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跃升的宝贵资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