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科技>>媒体聚焦>>正文

美军武器装备维修与保障的现状及其启示

来源:国防科技杂志作者:李志国责任编辑:毛志文2015-03-06 00:09

(三)自主式保障(AL)模式

AL是美军在开发第四代战斗机F-35时提出的一种创新性维修保障模式,它是基于状态的维修的具体实现形式。它通过一个实时更新的信息系统,将任务规划、维修训练和维修保障作业等各种要素集成起来,对武器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自主确定合适的维修方案,在装备使用期间预先启动维修任务规划和维修资源调配,在最佳时机进行维修,确保武器平台保持良好的状态。其动机一是借助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基于状态的维修和美军整个信息链系统相结合,达到保障信息一体化;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装备自诊断、预测与维修保障能力,使装备不仅仅是维修的客体,也是维修保障主体的重要组成,即将维修主体前伸到从装备自身开始;三是进一步缩减装备保障环节,优化保障体系和资源,达到精确、机动、快捷、经济保障的目的。实现AL后,装备的几乎全部诊断测试、维修和保障活动都将实现自动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和消除人为差错,高效保障装备的作战部署。

与传统保障模式相比,AL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化装备的整体保障需求。传统保障系统是一种被动反应式系统,从状态数据收集到故障诊断和预测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而且为维持高战备完好率,必须要准备大量的维修备件、保障设备和人员,严重制约了保障效率和效益的发挥。

自主式保障是一种先导式的武器装备保障模式。旨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将保障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无缝的后勤保障系统,使飞机能以最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战备完好性,从而实现经济可承受的全球持续保障构想。F-35的自主式保障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联合分布式信息系统”,由分布于平台、部队和保障基地的各种嵌入式计算设备和数据库构成,能够对各种事件(如“状态预兆与健康管理系统”做出的故障预测)做出响应,制定装备使用、维修和训练日程,评估维修资源需求和任务要求的合理程度等。二是“状态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HM),由成员系统、区域管理器和平台管理器组成。成员系统可通过嵌入各组件的监控程序自动检测装备故障,并报告给相应区域管理器。区域管理器汇总各分系统故障信息,融合后传给平台管理器。平台管理器汇总整个平台的故障信息和维修需求,并提交给基地保障信息系统。三是各种功能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动态资源管理器、弹药和供应系统、训练管理和保障系统、维修管理系统、技术数据仓库等。动态资源管理器主要用于飞行日程、训练日程和维修日程的安排与协调;弹药和供应系统主要用于对各种零备件进行申请、协调与管理;训练管理和保障系统主要用于确定训练需求,保留飞行员和维修人员训练记录并对训练资产进行管理;维修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生成维修命令,管理维修记录;技术数据仓库主要储存各种数据并实时更新数据。

随着自主式保障系统的成功使用,它在美军其他武器装备中也开始应用,如美国海军提出的自动化后勤环境构想和相应的关键技术,并在海军航空兵F/A-18、V-22等飞机上和海军战斗群上加以应用,对降低这些装备的使用保障费用,提高其战备完好性和机动部署能力成效显著。美军认为,自主式保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21世纪武器装备保障的发展方向。

三、启示

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是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现代武器装备保障难度大、费用高以及战备完好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正大力发展装备保障理论和技术,同时注重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引领指导和统筹管理,形成了作战用户需求牵引、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研制单位主体实施的“铁三角”关系模式。

(一)打造维修保障的信息基础

信息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维修保障的发展也必须以信息技术的推动为前提。海湾战争之后,美军充分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有利时机,率先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谋划军队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体系。随着军事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必须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作为军事保障变革的核心,加速保障信息化步伐。

为此,应加快建设无缝链接的保障指挥信息系统,提高保障指挥调度自动化能力。彻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系统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建立覆盖全军的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从而能够对未来军事行动所需的保障力量、保障资源、保障能力进行精确计算,准确投放,实现集保障管理、保障指挥、保障行动于一体的保障指挥自动化,实现军事保障的实时调度指挥。

此外,应建立完整的“全资产可视系统”。全资产可视系统能够实时获取保障对象的需求及资源供应的类型、数量和流向等信息,从而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的供应保障。“伊拉克战争前,美军根据对战争进程的预测,只储备了一两周的保障物资,其他则通过比较完善的全资产可视系统实现即时保障补给,既避免了物资的不必要流动和浪费,又提高了作战效益。

(二)通过维修方式的优化,促进新型复杂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生成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主要采用中央垂直管理的方式,由各军工集团公司组织实施,且大量装备配套生产厂家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每个小专业还可以继续细化,仅靠属地动员模式难以统筹资源进行协调。美军“基于性能的保障”中采取“装备保障集成方”,有鉴于此,可以按照“谁管资源、由谁动员”的思路,充分发挥总装厂的“统领”角色作用,采取“总装厂抓配套厂”的方式,逐步形成总装备部与国防科工局统一协调、对口管理,各军工集团公司及相关属地部门组织抓落实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动员格局,即采用“行业为主、属地配合”的装备动员模式,才能适应新时期装备动员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装备动员的质量和效益。

(三)充分利用合同商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

充分利用合同商的专业技术队伍和保障基础设施,可减少军方必须维持的训练设施和人员,显著提高武器系统保障的时效性和经济性。而对于新服役的、技术复杂的武器系统,军方往往无法及时建立成建制的保障力量,或者其保障需求会超出建制保障力量的能力范围。在伊拉克战争中,为保障美军使用的大量先进指控系统,美国一些重要的防务合同商向前线派遣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为其生产的系统提供维护、修理和备件供应。因此,在保持军方核心能力的前提下,由合同商提供战时保障的做法可以借鉴。

结束语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信息化时代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美军维修保障的一些新的做法。从中可以看出,美军的维修方式、体制是变化的,它的变化始终围绕着作战需要,结合部队需求与实际需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在整个过程中,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