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鹰43”侧视图
集装箱化的任务模块
艇体除少部分使用铝合金外,“海鹰43”大部分艇体构件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艇体结构强度以及抗打击能力。该型舰采用开放系统结构,各类任务系统采用美海军独立级濒海战斗舰的小型集装箱化模块设计,可根据不同作战需要换装不同任务模块,凸显其作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任务系统模块化方便其升级,换装不同任务模块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甚至拆除任务模块后还可作为商船。任务系统模块化可即插即卸,减少了维护保养难度,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保养成本。
与目前服役的众多新型近海巡逻舰艇相似,在艇体艉部也设置了任务舱及滑轨,可容纳一艘充气艇,在母艇良好的隐身性能掩护下,特战突击队可乘刚性充气艇隐蔽地完成突击作战任务。就作战能力而言,“海鹰43”具备了隐身性能极佳、高速性能良好、适航性极强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性能特点,能够在复杂的海域环境中完成灵活、快速的作战任务。
“海鹰43”舰上配备相对精简的搜索与火控雷达系统,配合舰载直升机,或借助网络中友军其他信息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可对敌方船团、舰队或沿岸目标实施“打了就跑”的突击,尽快脱离敌方威胁所及范围。由于具备隐身性与耐海性等优势,“海鹰43”在这方面的能力比传统排水式导弹快艇更为优异;如果吨位足够的话,也可装置短程防空导弹等小型自卫武器系统。“海鹰43”具备濒海作战能力,配备小型火炮等轻武装,平时担任洋面巡逻、护渔、经济海域保护等属于“海上警察”的任务。在战争爆发后,“海鹰43”除了近岸巡护外,亦能针对有敌情顾虑的离岛实施高速紧急运补与后送,或者搭载特种部队进行突击,渗透任务。
运输方面,“海鹰43”不仅能以高超的持续航速、优越的稳定性等优势来满足各国海军对快速运输的需求,且其吃水比传统船舶更浅,能在更广泛的码头、海湾停泊装卸。高超的航速不仅能大幅缩短军队海外部署所需的时间,在海上巡逻、查缉方面更是相当实用,因为能追上不法目标的高速船舶,而不是在后面“望船兴叹”。此外,为了降低空气阻力,“海鹰43”的构型十分低矮简洁,几乎没有上层结构可言,舰面上的栏杆、杂物也非常少,具有良好的先天匿踪潜力。
评头论足
先天不足
(罗宏伟)
俗活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法国军工企业在设计理念上的超前和浪漫,会在外形上给世人以耳目一新甚至“科幻”的感觉,当然,这种超前也不是没有代价。首先,“海鹰43”是由三个船体连接而成的,其宽度较大,不仅建造与下水十分复杂,而且要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力矩,为保证其钢度和强度,就必须加大构件重量,致使总体重量大为增加。其次,三体船型的宽度过大,建造、下水、锚泊和进坞比较困难。此外,相对细长的主船体对操纵性也有不利的影响,通常三体船的操纵性要比单体船差。
“海鹰43”所采用的铝合金材料也饱受争议。因为铝合金较软,是否能经受住高强度的海战要求,谁也没法打包票。除了暴露出严重的腐蚀问题,铝合金舰体本身的强度和耐火性,也受到诸多质疑。此前美国F-18战斗机坠毁民居,一架战机不一会儿就被烧毁,铝合金的耐火性可见一斑。而一旦被击中起火,铝合金舰体的“惨状”也是难以预料到的。
(《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15年02月10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