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片《回望延安》解说词

来源:中国军视网作者: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责任编辑:乔梦
2018-08-24 23:17

延安:探索出了一套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

【解说】

2017年12月1日,来华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部分外国政党代表,前往北京西郊的中共中央党校参观。

在与党校师生座谈时,延安,成为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总裁皮门特尔多次问及的地方。

正是从延安开始,这所培养中共高级干部的学府迎来了大发展。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探索出的一整套建党治党经验,也一直被国内外所关注。

1944年7月22日,延安迎来了美军陆军上校戴维·包瑞德率领的观察组。此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回答美国政府一个疑问:山沟沟里的中共,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

美军观察组体验八路军的生活方式,住简陋的窑洞,吃简单的饭菜,参加劳动和军民联欢集会。

与延安零距离接触半个月,观察组被深深震撼了。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在给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对陕北共产党根据地的初步非正式印象》中写道:“那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完全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中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我们全组成员都有相同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

延安,这座山沟里的小城,这座共产党的首府,与当时的中国有着太多的不同。

这里是毛泽东当年的菜地,山坡上是毛泽东一家居住过的窑洞。70多年过去,满园的绿色一如当年生机勃勃的延安。

同样是接待华侨领袖陈嘉庚。在重庆,蒋介石拨了8万元经费;而在延安,毛泽东用以待客的,是自己种植的蔬菜,一顿饭只花了几毛钱。尽管蒋介石再三提醒陈嘉庚“切不可受共产党的欺骗”,但延安之行已经让这位爱国老人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所在,陈嘉庚大声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黄克功,红军时期的团政委,抗大三期学员队队长;张灵甫,黄埔四期生,国民党军队的上校团长。同样有过枪林弹雨的经历,同样是因情生恨而杀人,两人受到的惩处却截然不同。

处理黄克功一案时,面对许多人刀下留人的请求,毛泽东坚定地说: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黄克功最后被判处死刑。而张灵甫仅仅被关了一年就官复原职,继续掌权领兵。

孔祥熙和肖玉璧。前者,是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后者,曾任陕甘宁边区贸易局副局长。

1942年2月,美国国会批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美国财政部跟踪调查发现,这笔款中竟有8000万美元直接存入了孔祥熙等人的个人账号。丑闻曝出,舆论哗然,孔祥熙却在蒋介石庇护下照样升官发财。而在共产党一边,1933年参加革命、浑身有90多处伤疤的肖玉璧因贪污挪用公款3050元边区币,被处以极刑。

两个政党,两种纪律,两种作风,两种走向。

【同期】姜铁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两个领兵人,两个“理财人”的不同结局,深刻揭示了国民党、共产党的本质区别。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每一个阶段。

【解说】

鉴于王明严重破坏党的统一和张国焘由反对党中央发展到投靠国民党的深刻教训,六届六中全会重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定与纪律的决定》,规定“各中央委员不得在中央委员会以外对任何人发表与中央委员会决定相违反的意见,亦不得有任何相违反的行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原则和制度,在这一时期得以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说,我们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把纪律放在最前面,是因为他深知,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只有加强纪律,才能赢得群众,才能赢得战争。

1941年至1942年,陕北进入了最为艰苦的岁月。

【同期】谭虎娃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当时,侵华日军加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国民党政府又停发了八路军军饷的拨款。再加上顽固派的破坏,延安陕甘宁边区经济陷入了困顿。在这种情况之下,毛泽东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亲自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解说】

黄土地上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表彰了王震、习仲勋等22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模范干部和生产英雄,毛泽东给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为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最高利益。毛泽东种菜,朱德织毛衣,周恩来纺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用一篇通俗易懂的演讲,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治理下的延安,逐步实现了“十个没有”新气象: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吃摩擦饭,没有人发国难财。

一位作家写道:“那是一个奋发的时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

2005年5月26日,爱泼斯坦在北京去世。在他的寓所,摆放着一张毛泽东的石印相片,这张有毛泽东签名的相片伴随了他61年——1944年夏天,这位波兰记者随中外记者参观团采访延安,从此留在了中国。

【同期】黄浣碧爱泼斯坦夫人(85岁)

爱泼斯坦跟这些进步的人士接触以后,觉得他们都是为中国奋斗的,为中国人民这么做的,他觉得中国共产党是真正能够救中国的。

【解说】

延安,像一方磁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一份1942年5月日本出版的《华北共军现状》披露,北平大学生约70%投奔了共产党。1944年11月,国民党兵役部部长鹿钟麟报告,抗战7年,前后征壮丁共1100万人,实际到达战场者不及500万人。几乎在同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迅速壮大,到抗战胜利时,部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260余万人。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和严明政治纪律,必须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早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杂志创刊的时候,毛泽东就在发刊词中正式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归纳为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他把“党的建设”描述为“伟大的工程”。

此后不久,中共中央在《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决定,以每年5月5日即马克思诞辰日为“学习节”。第一届学习节,54岁的朱德被评为学习模范。

1942年6月13日,毛泽东致电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说,学习在延安大见功效,大批青年干部及文化人,如无此种学习,庞杂的思想不能统一。

【同期】杨光明红军老战士(96岁)

每个礼拜六要开党的小组会,每个党员的思想觉悟就更高了。办什么事都要看看对党有没有利,对人民有没有利。群众拥护咱们,咱们就能打胜仗,就能解放全中国,所以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解说】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时期,党的“三大作风”渐趋成熟,党的肌体更加健康,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强;这一时期,党的委员会对党政军民一切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党的一元化领导空前加强。人民军队虽然分散在远离中央的一处处战场上,但是,每一颗心都随着延安跳动。

恩格斯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邓小平后来谈道:延安整风以后,无论前方后方的人,真是生气勃勃,生动活泼,心情舒畅。毛泽东同志建立的这个党,既能够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下面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又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高度的集中。毛主席、党中央的命令、号召,谁不听哪!谁不是自觉地听哪!没有这样的党的风气,我们能够战胜比我们强得多的敌人吗?

1947年盛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尖刀插进了国民党腹地。

这年秋天,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召开,蒋介石不仅向国民党提出研究和学习共产党,还把延安整风的3份文件作为学习材料。

也许,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让蒋介石意识到了国共两党在党的建设上的巨大差距。然而,为时晚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