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部落聚焦>>正文

美公布"空海一体战"概要文件

来源:东北新闻网责任编辑:蔡子衡2014-01-15 09:10

资料图:美军一直致力打造“空海一体战”

中国网7月5日讯近期,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16页的有关“空海一体战”(ASB)作战概念的文件,对详情保密的9.0版“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和2013年版“空海一体战主体实施计划”进行了概要性阐述,公开了其内容要义。

美军“酷爱”探索新概念,“空海一体战”发展设想由来已久

美国防部一直关注美军在全球共域投送力量及保持行动自由的需求,并为此不断探索和采纳新的概念方案。随着军事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的不断演进,美军的军事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空地一体战”和“空海一体战”构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陆军和空军曾联合制定了“空地一体战”的构想,并于上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组织实施,其目的在于应对北约在欧洲中央战线遇到的重大作战问题。实践证明,美军运用“空地一体战”理论,先后赢得了巴拿马之战、海湾战争等。

1992年5月,美国前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的海军上将詹姆斯就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2009年7月,美前国防部长盖茨要求海军部和空军部发展新型联合作战理论,即“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2009年9月,美国空军总参谋长诺顿?施瓦茨将军和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整合海空军战力,联合亚太地区盟友,共同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2010年5月,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在发表讲话时,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为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军事威胁开展了新型作战方式的联合。2012年1月,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在《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的国防优先权》文件中,引入了新的战略指南,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在A2/AD环境中美军事力量投送问题。2012年秋,美军四大军种的副部长达成谅解备忘录,确定了“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实施框架。

空海一体战想定的针对性目标,“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

空海一体战概念面对的主要威胁就是对手不断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这也是美军“未来不得不面临的作战环境”:挑战并威胁美军及其盟友到达作战区域,而且即便美军到达作战区域也难以有效作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对手可能经常会运用同时具备A2和AD双重目的的军事能力。

A2/AD实力和战略的综合运用使美军力量投送的风险日益提升,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断不可行;与此同时,它们还使势均力敌的对手和地区强国将其强势力量远远地延伸至国界之外。在极具挑战的环境下,美军将难以按照以往的模式动用军事力量——在某个地区集结作战力量,开展细致的预演和集成演练,并在所要求的时间、地点投入作战。

潜在对手通过不断发展先进的A2/AD技术,正在改变美军在过去半个世纪已经习以为常的作战条件。以新一代导弹、现代化飞机和潜艇等为代表的先进武器扩散,以及太空和网络空间在作战中的地位愈加凸显,使潜在对手具备了以往无法实现的军事能力,这些能力可能影响美军向战区投送部队和在战区内机动的能力,而这种挑战并非只在一个战区或某个特定战区存在。

对手如何运用A2/AD能力是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演化的重要支撑,而相关的想定也会对美军如何作出响应带来直接影响。美军的想定主要包括:首先,对手可能会在无迹象、无预警的情况下发起军事行动;其次,由于没有迹象和预警,前沿部署的友好性力量将处于敌对初期的A2/AD环境中;第三,对手将攻击可支持美军作战的美国和盟友领土;第四,所有的行动领域均将遭到对手的竞争与牵制,包括天、空、海、陆及网络空间;最后,各行动领域间相互依赖,故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让位于对手。

空海一体战究竟怎么打?确定NIA/D3为主体作战结构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发展可实施纵深打击的、网络化、一体化的力量,干扰、摧毁并击败对手的实力(NIA/D3),进而化解全球共域的A2/AD挑战。

在空海一体战概念中,网络化是指由任务组织起来的力量进行实时的密切协作,开展跨域的集成式作战,而这种作战并不局限于某个军种的特定程序、战术战法或武器系统。网络化的力量是由时间和目的联系起来的人和装备,他们有着相互呼应的程序、指挥控制架构以及将解释行动信息的权威部门。这些联合部队能够对敌方A2/AD体系实施纵深式、全方位打击,进而创造并加剧其受攻击的脆弱性。

一体化是对军事力量及其行动进行配置,旨在形成网络化跨域作战行动中的一股整体性力量。一体化的联合部队能够更好地整合跨多个领域的力量来开展特定的任务。为了确保对潜在对手的优势,空、海、陆部队必须全面整合他们的作战行动。提到“整合”,常被刻板地认为是作战指挥官的工作,现在也需要作为部队发展工作的一部分,从不同军种的横向交叉着手设计。这些部队在进入战区之前就应该实现整合。

干扰、摧毁、击败对手的纵深打击。纵深打击的方法建立在对手的“效应链”基础上,或者对手攻击美军所包含的程序上(包括发现、锁定、跟踪、瞄准、打击和评估)。纵深打击是以干扰、摧毁或击败对手A2/AD能力为目的的进攻性和防御性交火、机动以及指挥控制,这些行动跨时间、空间、目的和资源等多域实施。纵深打击寻求用动能和非动能等手段对敌方关键脆弱点进行打击,而不要求对敌方防御实施体系性毁灭(如压制敌方一体化防空系统)。

干扰、摧毁、击败(D3)代表着空海一体战概念的三层作战效果。干扰是针对敌方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C4ISR或C4I),旨在免除美军友方部队可能遭受的打击;摧毁是针对敌方的A2/AD平台和武器系统,旨在提升美军友方部队的生存能力和行动自由度;击败是针对敌方已经使用的武器及其作战编队,旨在保护美军友方部队并为持续作战创造条件。

基于敌方A2/AD威胁的本质特征以及作战迹象和预警时间短的特点,联合部队必须能够在冲突初期尽早发动有效的进攻性作战,同时保护并转移部署军力、陆上和海上基地,并以可承受的风险水平向前方调集军队。在战场全纵深和战域全频谱上所具备的进攻和防御能力是确立联合行动自由度的关键所在。

空海一体战基本作战条件:培育针对性联合部队

空海一体战概念重视联合部队的发展。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目标是培育相应作战能力,最终向作战指挥官提供具备NIA/D3作战能力的联合部队,以帮助确保介入全球共域的自由度。空海一体战概念试图培育直接支撑美军未来几项主要任务的能力,这些任务包括威慑和击败侵略、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下的力量投送,以及网络空间和太空的有效行动。

与其他联合概念一样,空海一体战并不寻求组建新的部队,而是致力于发展能够实施更加高效的联合作战力量。该概念是联合作战向着更加网络化、一体化迈进的自然演化。同时,它也是一个例证,阐明了在保护、发展和维护单个军种的实力、公平和文化的情况下,如何使其实现正式的互联。空海一体战概念认为,联合部队在各军种现有的组织、训练及装备基础上,在“条令、编制、训练、物质、领导、人员和设施”(DOTMLPF)方面采用全新的组合方式。空海一体战概念明确地列举出了一系列威胁,如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复杂的综合防空系统、高科技导弹的反舰能力、电子战以及反C4ISR能力等。但是,空海一体战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为实现有限目标而设定作战细节的同时,还将塑造军种内部和军种之间体制上的调整、概念上的重组以及物质上的改变。

这些关键目标指导军方致力于发展网络化、一体化的作战力量,使其能够随时随地的根据需要在任何受到挑战的领域开展攻、防作战。借助于这些目标,空海一体战概念还可为应对A2/AD挑战而预先集成一支联合力量。这种联合力量为巩固战略威慑提供了可靠保证,并且可以发挥稳定危机的作用。

步步为营,美军矢志推进空海一体战作战准备

近年来,美军不遗余力的丰富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甚至在具体作战准备上也付出了一系列的努力。2011年后期,美国防部长签署了空海一体战概念,并指示各军种开展概念深化工作。为此,各军种组建了多军种旗级(flag-level)的空海一体战“执行委员会”(EXCOM)、“高级指导小组”(SSG)、负责概念实施的辅助参谋机构。由四个军种选派代表组成的空海一体战办公室负责拟制并推行ABS概念NIA/D3全套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概念、体制和物质方案。空海一体战办公室还担负着宣传空海一体战倡议,监督其实施过程以及协调各军种间不同职责的任务。

空海一体战办公室还组建了主题事务专家工作组,并督导实施办公室深入检验、优化及扩展空海一体战原始概念,制定多军种的实施计划。该计划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目标,阐述了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A2/AD挑战,必须推行的部队建设及增强战力的建议程序和行动方案。据此,空海一体战将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其发展伴随着先进的技术能力付诸应用、军种间的常态化关系日渐加深、以及他们的组织、训练和装备活动也将实现更加紧密的集成。

作为一些实际案例,各军种就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实践正在采取一系列的动作:在单军种训练及教学中纳入对抗和拒止环境;在单军种和联合演习中纳入对抗环境特点;继续发展旨在为CCJO、JOAC以及空海一体战提供支撑的子概念;为保障概念上的伙伴关系、构建必要的伙伴能力以及强化确保介入的关系而开展(军种间的)交往活动;开展各种研究和实验,以验证特定反A2/AD能力和概念的有效性;开展军事演习,为跨域作战指挥控制(XDO C2)开发新架构和政策,并测试XDO C2在A2/AD环境中战术层级的集成和运行问题;根据A2/AD环境,制定多军种的战术、技术和程序;以空海一体战在现实作战运用为焦点开展军事演习;在军种资源规划和计划上的合作;在联合的及单军种的条例中纳入空海一体战及反A2/AD思想;以互补或相似的作战目的,构建和强化军中部门间的常态化关系。(窦豆/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