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传单,为何有时候比重炮的攻击都管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何堃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4-10 08:36

【好书简评】

《摄魂夺魄心理战》推介

■何堃

风驰电掣般的陆上闪击、暴风骤雨般的空中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场面。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全部,在这充斥着血与火的生死搏杀场面的背后,还有着惊心动魄的心理与精神上的较量。

——撒向轴心国的一张张图文并茂的传单像招魂幡一样摄走了士兵的战斗意志;无线广播像魔鬼吹响的笛子一样摄人魂魄;二战中的著名将领抓住对方的心理和思维弱点,诱使敌人犯下致命的错误……

《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心理战。心理战有着其他作战形式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都把心理战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古代兵书说:“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楚汉之战中,项羽在垓下被围,夜里听到四面传来的皆是楚歌之声,心头一惊:天亡我也。汉军所用之计,使项羽的部下士气大为低落,军心动摇。项羽无心恋战,乌江边无路可走之时,自刎而尽。刘邦彻底结束了楚汉之争,这便是典型的应用心理战的例子。

二战中,一张小小的传单,是参战方心理作战处精心研究设计的“传单炮弹”,它的内容可能是揭示真相,也可能是编造谎言,目的在于瓦解士兵的意志,从精神上麻痹、迷惑、威慑、摧毁对方。心理战利用军队的群体环境,需要利用各种媒介对群体施加影响,把一群士气昂扬的士兵变成乌合之众,大有摧枯拉朽之势,其与舆论战实施舆论渗透、制造舆论压力,以改变对方态度和行为的舆论战理论密不可分。

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出版的“聚焦二战经典作战模式丛书”,针对法律战、心理战等十种特殊的战场,全面、系统地向我们呈现了二战的惊心动魄。其中《摄魂夺魄心理战》正是从心理战的角度入手,所描绘的形形色色的心战,必能给读者启示,并引发对如何适应未来战争的新闻传播模式来打好心理战的思考。

《摄魂夺魄心理战》精选的二战中典型的心理战战例共编成六个部分。故事内容以时间为轴,讲述了运用各种奇异方法和手段进行的心理战,凸显了心理战在二战当中的长足发展,揭示了心理战的战略地位,反映了现代国家对心战机制越来越重视,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打好未来的心理战——

揭示心理战的战略地位。心理战是从心理上打击敌方,从而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即“不战而屈人之兵”。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心理战。心理战有着其他作战形式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动用一枪一炮就能达到目标,我国古代著名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中最高诉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能达到的效果有三个:一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置对方于心理弱势和劣势;二是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三是以正义之师的形象激励参战人员斗志和士气,造成官兵的战场心理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心理战开始渐渐成为区别于陆战、海战、空战、太空战的又一作战样式,被真正重视起来,全面开花。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心理战运用可谓渐入佳境。战争初期,盟国主要的心理战宣传机构主要包括英国的政治战执行局、美国的战略局和作战情报局。为协调两大机构的行动,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还在1942年授权组建了盟军心理作战处,联合起来发挥效力。

展现心理战的战术战法。心理战以人类的心理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兵战、武力战瞄准的是敌方的指挥机构、军事设施和有生力量,所要打击和消灭的是敌方的军事设施和人员的肉体,而心理战瞄准的是敌方人员的心理,重点是军事指挥决策人员的心理,并不需要消灭敌人的肉体,而是改变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要么使敌人产生错觉,要么使敌人产生恐惧,要么使敌人思乡怀亲,最终士气不振,不战而降。心理战借助的媒介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主要有传单、书报、广播、电影、电视、通信等。手段主要有威慑、谋略、佯动、伪装、欺诈、恐吓、诱惑、收买、谣言、宣传等。心理战运用的心理学原理主要有注意律、需要律、错觉律、思维定势律、从众心理律、逆反心理律等。

展望心理战的未来发展。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的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潮流,是世界各国心理战力量建设的必然选择。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专业部队异军突起,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军参加阿富汗反恐怖作战的特种部队中就有专门的心理战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散布虚假的新闻舆论,制造恐怖情绪,以瓦解敌人士气。可以说,现代条件下,有无心理战的专业部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心理战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运用互联网络作为心理战的传媒载体,为心战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方便、快捷渠道。在未来作战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技术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地对敌方进行快速、隐蔽的网上心理攻势。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深谙传播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规律的专家,将会成为军队着力培养和争相吸纳的目标,军事心理学人才库的建立是确保未来心理战能否不断突破已有模式,达到最佳攻心效果的关键因素。

《摄魂夺魄心理战》一书结构合理、观点新颖、史料翔实、形象生动、案例典型,适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情趣,在写作风格上有如下特点——

史料翔实。书中收录的战例时间上贯穿二战始末、空间上不限中外。故事详细,数据精准。不仅包括二战中同盟国,也有轴心国,展现了双方心理战部门殚精竭虑的、奇招迭出又精彩纷呈的较量。

形象生动。编者拥有出色的军事功底,专业名词,史实地点等叙述得非常准确;配有相关战役的图片,图文并茂,适应读图时代的审美需求;用略带诙谐的语言讲述残酷战争中的智慧火花,摆脱了史实描述的沉重感。

案例典型。本书包含数十个小故事,每个案例都很典型,而且标题都起得十分出色,能在第一眼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如“绞首架上的幽默”“老人、小孩与圣诞卡”“专骗眼睛与耳朵”“‘东京玫瑰’的诱惑”,抓住了战例中的最关键要素,引人入胜,想要一探究竟。标题如故事中的奇袭一样精彩而且让人出其不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