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支前保障新跨越——南方六省(区)军供站的探索实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肖 兵 李圣超  孙兴维 责任编辑:尚晓敏 发布:2023-02-04 07:21:3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支前保障新跨越

——南方六省(区)军供站的探索实践

■肖 兵 李圣超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春节刚过,一场野外应急军供保障演练在云南某地域展开。演练由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指导,设想“战时”条件下,昆明军供站依令快速前出至部队装卸载地域,现场伴随保障。令人满意的演练效果,源于军供保障变革的历史性进步。

从土锅土灶到智慧厨房

科技支前末端见效

2022年7月,广西桂林军供站接到桂林军事代表室通报,要求做好某部成建制投送的饮食供应保障。桂林军供站闻令而动,从菜品制作到打包装箱,用3个小时备好2000余份营养餐。

桂林军供站站长黄水生介绍,该站2019年建成智慧厨房,配齐全自动切块机、多功能切菜机、炒菜机器人等设备,可实现从蔬菜清洗到盒饭装车全流程自动化,省时省力。“以往,一名大厨一个小时只能做好几道菜,借助智慧厨房,炒菜机器人每小时完成10道菜轻轻松松,保障效率显著提高。” 黄水生说。

据悉,包括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海南在内的南方六省(区),数十个军供站大多成立于解放战争后期, 一个灶台、几口铁锅、几辆小推车就是当时的主要家当。当部队需要保障时,军供站工作人员往往提前一天就要围着灶台开始准备,烟熏火燎地忙活很久才能完成菜品制作,然后装入木桶再用小推车送到保障地域。一般20多个人忙一天,最多只能满足百余人的饮食需要。后来,军供站条件逐渐改善,保温桶、燃气灶配置到位,厨房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人手不够、菜品制作不快等短板,仍长期制约军供站保障能力的提升。

科技支前末端见效。近年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军供设备换代升级,军供保障器材向现代化标准看齐,智慧厨房已成为不少重点军供站的标配。广东省东莞军供站站长罗燕航对此深有感触。去年11月底,他们接到某部紧急供应需求,要求在不到2小时内完成百余份餐食制作。智慧厨房高效运转,全自动切块机迅速将整鸡、排骨进行案板式切剁,多功能切菜机将胡萝卜、包菜切成丁、丝等形状;炒菜机器人精准注油、自动煸炒、自动勾芡、自动出菜、自动洗锅……不到一小时,“四菜一汤”的餐食全部完成并自动装盒打包,按时送到官兵手中。

有了新装备,不忘基本功。近年来,某调度中心督导各级军供站持续苦练内功,确保了军供系统的等级厨师越来越多。这些大厨“一招鲜”手工操作与“智慧厨房”烹饪流程形成优势互补,快速烹制出一道道美味佳肴,过境官兵品尝后常赞不绝口。

从定点供应到伴随保障

行业拥军效能凸显

2022年底,一场实战化条件下的军供保障大比武在广西北海展开,来自广西地区的13家军供站摩拳擦掌、同台竞技,南方六省(区)部分军供站站长现场观摩。令观摩者意外的是,比武地点竟是随机在海岸边划定的一片海滩。

“把比武地点设在陌生海滩,还是头一次。”某调度中心主任徐茁松介绍,这样做主要是为适应应战应急的突发性、机动性,提高军供站伴随保障能力。长期在内陆保障的南宁军供站,以往在各类比武中表现优异,这次因难以快速适应在松软的沙地上保障,加之对海鲜类菜品不够熟悉,导致比武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我们看到了自身不足,探索全方位保障能力建设也有了努力方向。”南宁军供站站长高玲斌坦言。

以往,不少军供站餐厅、宾馆、浴室、图书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过境部队官兵进驻后缓解疲劳倍感温馨。伴随部队机动投送样式增多、投送范围扩大,定点供应式的保障模式已难以满足部队快速机动的保障需要。

军供保障如何延伸触角?一方面各地军事代表室指导军供站组建前出保障分队,及时添置野外炊事装备;另一方面军供站购置恒温送餐车等移动设备,努力做到需要保障的过境部队在哪里,就伴随保障到哪里。

有一次,某调度中心联合军地开展跨海投送训练,要求广州军供站派出力量随船出海保障任务部队。接到任务后,大家信心满满。不料保障一开始,操作空间小、排烟效果差、船上电压不稳等难题就接踵而至,加上部分人员晕船,导致第一顿餐食质量不佳。好在他们及时调整菜谱、优化烹饪流程,确保了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做出“四菜一汤”,赢得任务部队官兵认可。

“保障跟着部队走才能更加贴近需求,也才能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谈及保障模式的转变,徐茁松信心十足。这些年每逢新兵运输,各地军供站都能准时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高铁站台、机场航站楼;每逢大项保障任务,军供站都能主动前出至部队演训地域,现地为部队做好餐食保障。在海南,许多军供站还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设保障点,为过境部队官兵提供“套餐式”服务。

从做啥吃啥到个性订餐

饮食保障姓军为兵

“我们这里有7个类别77种营养套餐可供选择……”去年底,深圳军供站接到某部关于餐食种类的咨询,站长陈锦辉向部队官兵介绍说。

一次保障现场,陈锦辉偶然听到官兵议论菜品单一。军供站饮食保障姓军为兵,怎样才能让官兵吃得有营养、吃出战斗力?经某调度中心协调,他们主动与任务部队沟通,安排人员跟随军列调研、走进军营问需。深圳军供站不断丰富菜品样式、加强膳食调剂,逐步将保障模式由做啥吃啥转变为个性化订餐:需要啥做啥,想吃啥做啥。

个性化订餐满足了不同口味需求,还让官兵吃得更营养。许多军供站科学测算官兵机动途中体能消耗指数,并根据季节特点调整膳食中的热量及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比例。前年夏天,某部组织投送演练,官兵体能消耗大。相关军供站安排了梅菜扣肉这道大热量菜,并在饭后为官兵送上清凉的绿豆汤,既补充能量又及时消暑。

个性化订餐还让官兵感受到浓浓温情。前不久,某任务部队发出的军供通报中特意明确有6名回族战士。接到通报后,广东省下关军供站站长赵传奇安排人员为大部队做好饮食保障的同时,又用专门的炉灶为6名回族战士精心制作牛肉等餐食,并分开包装送到他们手中。

广西百色军供站将全国各地200多道菜品纳入保障食谱,力争让官兵吃到家乡味道。去年4月下旬,恰逢壮族传统的农历歌圩节,3名壮族战士途经百色,惊喜地吃到了久违的民族特色小吃——“白斩”和“五彩糯米饭”。

【双拥影像】

军供新景观

■苏汉杰 黄博晟 晏 恪 文/图

军供站姓“军”就要为战。近年来,南方六省(区)数十个军供站努力适应新时代军供保障要求,主动对接战场需要,锤炼提高保障能力,迈上了全面建设的新台阶。

专业技能比武。

保障新兵启运。(资料图片)

任务部队出征。

1 2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