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战情怀;一幅波澜壮阔、瑰丽绵长的历史画卷;一首气壮山河、舍生忘死的生命赞歌,是对吴强著长篇小说《红日》(中国青年出版社)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赞扬,又是小说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红日》首次出版于1957年,是一部当代军事文学的经典著作,一直被誉为当代“红色经典”之一,也是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2019年,《红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品以解放战争时期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战役为情节发展主线,从正面展开讲述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五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之间大规模战役的宏伟画面,充满着激越、壮丽,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热情,揭示了人民战争的规律,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小说严格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塑造人物形象。除了军长沈振新,还描写了很多革命军人形象,他们既有普遍性,又有独特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都是在紧张激烈的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他们对党和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对敌作战勇猛顽强,不怕牺牲,又具有独特的气质和个性。刘胜忠诚勇敢、披坚执锐、疾恶如仇,在弥留之际不忘活捉敌74师师长张灵甫,但是他性格外露,也有思想的局限性。连长石东根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是战场上叱咤风云、雷霆万钧的英雄人物,但也存在简单、浮躁的性格特征,经过大家的帮助和战场的锤炼,他能够改掉自身毛病,迅速成长起来,表现出他的思想意识在战争中不断成长进步、逐步成熟的过程。作者不仅能够真实地暴露人物形象的缺点,而且着力反映他们逐步克服缺点,不断前进的过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可信。
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形象丰满,处处传递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这些解放军指战员都能将个人荣誉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在党最需要的时候,做到牺牲自己的生命,维护党的利益。他们身上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精神,散发着老一代革命者身上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作者透过血与火斗争的历史描写和人物的塑造,既写了英雄们的战斗经历,又写了英雄们的成长过程,不是写战史,又是在写战史。从将领到战士,每个人都把生死置之度外,都有一颗胜战之心,渴望完成人民解放伟大事业。为此,他们敢于直面战场、敢于刺刀见红、敢于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
作品对新时代广大官兵树立革命英雄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重读《红日》,胸中仍起波澜,官兵浴血拼杀的战斗场景不断在脑海闪现,先辈们为了革命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的战斗激情撼人心灵。如今,虽然面对面拼刺刀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但前辈们敢于拼命的战斗精神仍需要一代代军人继承发扬,在接近身体极限的条件下精武强能,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锤炼胜战本领,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强化号令意识、铸就忠诚品格。
当前,全军部队广泛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就是要求我们继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牢记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职责使命,担当起能打仗、打胜仗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