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使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焦翊丹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09-19 15:26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内的烈士群像

刘邓大军长驱南进,胜利到达大别山区

顾全大局 勇于牺牲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革命先辈依靠着大别山进行了英勇斗争。

1946年冬天,中原地区遇到罕见的大风雪,敌人封锁了所有的村庄、道路,企图利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困阻我方游击队。而我方游击队则采用倒穿草鞋或拖着松树枝扫平脚印等方法,防止敌人搜山时发现游击队员的踪迹,与敌人艰难周旋。

被称为是大别山“红旗不倒”标志性人物的刘名榜,从参加革命到全国解放,一直战斗在大别山长达20多年。由于他的卓越贡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并称他是“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一面旗帜”。根据毛主席的指示,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影《五更寒》,再现了刘名榜带领游击队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故事。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南征,以锐不可当之势冲过陇海路,跨越黄泛区,强渡沙河、汝河、淮河,8月底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战略任务。

刘邓大军克服重重困难,依靠大别山人民,创建了大别山根据地,使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但同时,我方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进入大别山时的12万大军,半年后转出大别山时不足6万人。正是无数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一次次胜利,才有了今日美好幸福的生活。

(图片及部分文字资料系河南省新县纪委监委提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