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8月,我来到空军长春第一飞行基础学校。我是同期入学的同学中唯一一名党员,又担任学员队团支部书记,因而我在学习、工作中,都格外严格要求自己。
我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优秀的文化素质。在学习中,我努力学好各门文化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更多地接触飞行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
经过不懈努力,我在所有军事、体育、文化课目考试中全部优秀,多次被评为“学员标兵”,1990年5月结业转校时,又被评为“全优学员”,并荣立三等功。
1989年6月,经党组织批准,我顺利转正,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1990年5月,我转入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开始学习航空理论和飞行技术。真正接触飞行,才知道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必须付出许多。
高强度、大负荷的飞行训练,既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有强健的体魄;既要沉着细心,又要机敏果敢。训练科目由单机到双机编队;由简单特技到复杂特技、高级特技;从昼间简单气象到复杂气象;从昼间科目到夜间科目,从简单气象到复杂气象。在教员的指导和我的努力下,我逐步成长为一名蓝天雏鹰。
记得在航校时,中队长米加生对我说,一名合格的飞行员,最核心的要求是“忠诚”二字,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这是飞行员的根,是立业之本。飞行技术不能有丝毫的虚假,一点虚假,那就是危及生命;作风上必须胆大心细,飞行员无胆不成才,粗心要出事。
这些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正是由于他的教诲,使我在以后的飞行生涯中无一差错,并且更加坚定了我的飞行事业心,更加坚定了我献身国防的理想和追求。
1992年10月毕业时,我在飞行理论、政治、军事、体育、飞行技能等所有科目再一次取得“全优”的成绩,成为本期学员中唯一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学生,获空军颁发的“优秀学员”证章,还被高定一职,以正连职飞行员毕业。
1992年11月,我来到济空飞行训练基地,参加歼六改装飞行训练,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并升为三级飞行员。
1993年10月,我又转到某飞行团,进行歼七改装飞行,我刻苦钻研机型特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以最少架次完成所有科目,又成为四型战机长机、四种气象教员,还多次参加跨区机动、导弹空靶等任务,安全飞行900小时,再次荣立三等功,成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那段日子里,我还收获了爱情。1994年春季,我认识了爱人王玮,一年后,我们结婚。她全力支持我飞行,担负起飞行员家属的全部责任。她的全力支持,是我安全飞行的坚强后盾,我在单位每年都是全勤,飞行技术稳步提高。
1996年8月,我在杭州参加了我国首批航天员的选拔体检。1997年3月,又到北京参加了航天员中心组织的为期一个多月的严格复检。复检结束后,我回到空军部队,马上投入到飞行任务中去。
1997年12月28日下午,我刚刚从外地执行任务回来,就接到通知,让我第二天到北京报到,才知道自己入选了中国首批航天员。
我喜欢接受挑战,喜欢探索未知领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学到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领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1998年元旦是在北京度过的,我在兴奋与期待中迎来了新的一年,迎来了我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1998年1月5日,我们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向国旗庄严宣誓,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对我新的挑战。在入队教育阶段,我系统学习了中国航天史,全面了解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光辉历程,也深刻体会到发展载人航天的重要意义。
我想,入选航天员大队是我的荣幸,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的职责,我一定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早日飞天!
在随后的学习中,我系统学习了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失重生理学、力学、电工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基础知识,各门成绩均为优秀。记得妻子分娩当天,我还在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1999年7月,组织安排我们去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参加失重飞行训练。基本掌握了在失重状态下的吃、穿、用等操作技能,之后,又参加了空降跳伞、飞行、逃逸滑道救生、水上救生、野外生存和直升机悬吊等多项技能训练。

左起:潘占春、李庆龙、费俊龙、刘旺
2002年11 月,经过严格考核,我们首批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接下来的几年里,在组织安排下,我又先后两次赴加加林中心学习出舱活动技术,超额完成了相关的训练任务,获得了加加林中心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并荣立三等功。
在“神七”任务期间,我担任神舟七号任务出舱活动训练主教员,积极参加教学工作,优化出舱活动程序,缩短了出舱准备时间,圆满完成神舟七号出舱活动训练任务,并荣立三等功。
作为一名航天员,执行航天任务是我的毕生追求。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等任务的接连成功,让利伟、俊龙、海胜、志刚、伯明、海鹏实现了飞天梦想。每次与飞天的机遇擦肩而过,我都默默告诉自己,决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定要争取早日飞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