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无人作战力量加速战争形态演变


■石纯民 潘政

近几场局部战争,无人作战装备大放异彩。在2020年的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无人机攻击亚美尼亚地面坦克的画面令人震撼;叙利亚冲突中,俄军无人作战力量攻城掠地,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预示着无人作战力量正深刻影响和改变战争面貌,传统作战模式将逐步被无人作战力量颠覆。随着无人作战装备在陆、海、空、天等领域广泛应用,将引发作战样式巨变,从而推进战争形态加速演变。

多国发展无人作战装备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以什么方式生产,就会以什么方式作战。1969年因特网诞生后,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剧变,并给战争带来巨大冲击。

人类先进技术总是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反映到军事领域就是战场网络通信的兴起,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数质量呈现质的变化,有人操控的无人作战装备开始现身战场。比如“蜂王”无人机、“歌莉娅”爆破运载车、“科沃”无人潜航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日新月异,无人作战装备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多功能化、集群化、智能化等特点,彻底告别单打独斗的遥控时代,通过群体聚合逐步形成单独执行战术任务或完成某一类型战役战术任务的能力,并通过与作战体系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从贝卡谷地之战中的“猛犬”无人机初露锋芒,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的“猎人”“魔爪”各型无人作战平台批量投入作战,再到近年来叙利亚战场上俄军“阿尔戈”武装突击无人平台清剿IS据点、纳卡冲突中TB2无人机空袭地面作战力量,这些作战实践无不充分说明,无人作战样式逐渐走向战争舞台中央。

基于无人作战装备在战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其巨大的战略价值,世界各国军队高度重视发展智能化无人作战装备,开始大量组建无人作战力量。俄罗斯出台《2030年前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2025年先进军用机器人技术装备研发专项综合计划》等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目标,将人工智能技术、无人自主技术作为俄罗斯军事技术在短期和中期的发展重点。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等研究报告,计划构建以军事技术和军事应用为支撑的无人作战军事体系,拟于2035年前初步建成无人作战体系,对主要对手形成新的军事代差,到2050年前实现作战平台、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的全面智能化。英国、法国、日本也都制定了本国的军事智能化建设规划与创新路线图。

实际上,美军早在2003年就组建了无人机中队。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无人作战力量代替作战人员承担了大量侦察、监视、通信和空中打击等任务。据悉,美军已拥有近万个空中无人系统,超过1.2万个地面无人系统,已列入研制计划的无人作战装备超过100种,计划到2030年60%的地面作战平台将实现无人化。俄军也从2015年开始列装各型无人作战装备,计划至2025年将无人作战系统在武器装备中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除美、俄以外,法、英、德、日、韩、印等国也相继推出各自的无人作战装备发展计划。迄今为止,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无人作战装备,使用无人机的国家和非国家组织超过90个。

无人作战力量优势突出

随着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作战装备大量涌现战场,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相较于有人装备,无人作战装备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减少人员伤亡。由于无人作战装备无需人员驾驭,因而不存在人员伤亡或被俘的危险,这是确保战斗人员零伤亡最有效的途径,从而可减小因人员伤亡给战争带来的政治影响与冲击。随着各类防御性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对于执行富有风险性的作战任务,无人作战装备具备绝对优势,能让指挥员实施更为大胆的作战计划。比如,两栖和水下无人作战装备可充当登陆作战第一梯队,对登陆海滩进行测绘和侦察,发现并清除近岸水雷及海滩障碍物等,而不会担心遭到敌人火力打击。

作战效费比高。无人作战装备因省去了与人有关的许多系统设备,结构相对简单,造价相对低廉。以军用无人机为例,单架“影子”无人机的造价只有55万美元,而一架F-15战斗机的价格高达5000多万美元。用以拦截无人机的防空导弹,造价大多在百万美元以上,即使无人机被对手击落也比较划算,而且无人机维护费用以及人员培训费用相比于有人战机更少。培养一名F-15战斗机飞行员的费用约260万美元,而培养一名无人机操作员则要少得多,还没有身体条件限制。

隐蔽性能更好。未来战争,武器装备的低可探测性一定程度决定其战场生存能力和突袭能力。无人作战装备因不受载人因素影响,不仅尺寸更小,还有利于对外形和横截面进行隐身设计,结合采用复合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和低噪声发动机,其隐蔽性比有人作战装备更加突出。例如,无人潜航器可以设计成外形更扁、横截面更窄或呈流线型的无人作战平台;无人机则可采用无垂尾布局,既减轻武器的重量、减少阻力,又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

持续作战能力强。无人作战装备无需考虑人类生理因素,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实现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任务。在时域上,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动力足够,就能实现以月或年为单位执勤。比如,有一种依靠海浪提供动力的无人潜航器系统,能够长年累月潜伏在水下。在空域上,无人作战装备能在人类难以适应的环境下执行任务,可以在深海、高原、极地、太空、核污染区等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转。比如,美国的无人飞行器X-37B能够长期在低轨太空飞行,实施情报搜集或其他作战任务。

引发未来作战方式变革

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逐步成熟,无人作战装备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一人控制千军万马或者一个指令完成一场作战行动将不再是天方夜谭。诚如恩格斯所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

引发空战样式变革。空中作战力量的运用通常分为空中机动作战、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空中遮断作战、夺取制空权作战、战略空袭作战等。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成熟,无人机可担负侦察、火力支援、空袭、制空作战等各种作战任务。与有人战机相比,无人机能够实施更加灵活的编组,不仅可与有人战机搭配,充当空战急先锋,大幅提升有人战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为空战提供一种低风险、远射程、高效能、多任务的作战样式。同时,还可利用无人机自行编组,自主协同,实施“蜂群战术”,通过机间数据链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分布式作战集群的功能优势、生存优势和效费交换优势,从多个方向进行多波次自主协同攻击,打造无人空战新样式。

引发海战样式变革。无人水面艇、无人潜航器等无人作战平台在海战中的广泛运用,将催生一系列新的海战样式。由于无人作战装备可适应极限自然环境和各类特殊环境,可使海战空间转向全域多维。目前,受制于人类心理、生理极限,深海等地仍是人类活动的真空地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作战装备还可实施“鱼群”战术,实施集群分布式作战。美国海军就通过无人水下系统,对集群式无人水面舰艇相关技术进行过多次演示验证。

引发陆战样式变革。军用机器人等地面无人作战装备的出现,可实施无人作战装备与有生力量的混合编组,让军用机器人担负排雷、爆破等危险任务,协助并掩护地面作战人员实施进攻与防御作战。军用机器人还可自主编组作战。在叙利亚战场,俄军就进行了一次成建制连规模机器人编组作战,包括1套智能指控系统、3架无人机、10台战斗机器人和1个自行火炮群。俄军通过无人机实时监控战场,将情报传回给指控系统,然后指挥地面机器人突击,以及火炮群进行火力支援,最终仅用20余分钟就取得了战斗胜利。

引发联合作战样式变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无人作战平台可实施多集群复合搭配。廉价高效的微型传感群、微卫星星座、无人机群、地面机器人群、水面无人艇、水下自主航行器群、自主火力支援系统、智能巡飞弹药群等多类型的无人作战集群能够进行复合搭配、协同作战,可根据不同需要,执行陆海空天电等多域任务,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同时,在智能算法主导下,无人作战装备还能够实现精细化融合,在多个领域和全维战场创造临时性优势窗口,通过自组织链式反应累积,进而创造更多有利战机,释放更高的作战效能,以快速达成作战目的。

无人作战带来巨大挑战

正如计算机网络逐步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一样,无人作战力量影响和改变战争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将沿着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方式演进。认识无人作战力量发展特点,了解其影响战争的基本方式及内在机理,搞好预先筹谋,是应对未来无人作战的必备之功。同时,无人作战装备大量现身战场,也将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

在伦理方面,随着无人作战装备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它会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对人类造成威胁,反过来主宰人类——这是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反对开展人工智能竞赛并将其引入到军事领域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警告说:“人工智能可以改变战争,就像下象棋或玩其他战略游戏一样,因为它们能够做出人类想不出的,但具毁灭性效果的举动。”美国谷歌顶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创始人萨勒曼等2000多名科学家曾签署宣言,绝不将他们的技术用于开发自主杀人武器。“致命的自主武器,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选择目标,将危及每个国家和个人的安全稳定。”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军用机器人曾将枪口瞄准自己人,导致五角大楼取消军用机器人冲锋陷阵。

在法律方面,冲击武力使用规则。无人作战装备让战斗员可远离战场以非直接交战的方式作战,使得武力使用的条件和标准变得模糊,操控者置身事外的心态导致在武力使用上可能出现随意性。冲击区分原则,虽然无人作战装备对人类和非人类的判断具有一定准确性,但是军用机器人只会严格地执行人类预先设定的程序,残酷地杀死一切锁定目标,它对平民和战斗人员以及混在平民中的战斗人员难以分辨,更无法精确辨别伤员和俘虏,这就容易导致误杀误伤。另外,进行法律审查日趋复杂。基于无人作战装备使用性能和使用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无人作战装备的法律审查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降低战争门槛。无人作战装备带来的零伤亡,让公众的视线不再聚焦战争本身,直接降低了民众和舆论对于战争发动的伦理谴责,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战争本质的残酷性。而且,人员伤亡一直是制约战争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战人员的零伤亡,使得战争的政治、外交风险明显降低,从而刺激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可能出现随意性,导致战争从最后的选择转变为首选的手段。美军高官表示,即便是在高科技战争的今天,就算美军平均每天死亡1人,战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白宫和五角大楼就得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