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杨光、特约记者梁忠春报道:近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民兵训练基地,一派热闹练兵场景。室外,轻武器射击、抢险救灾、工程抢修等训练如火如荼;室内,信息指挥控制中心、多功能电教室里,参训民兵听课认真。
随着民兵调整改革的推进,近年来,实战化训练成为民兵训练的基本要求,基地化训练则是主要途径。去年沈阳警备区领导在调研中发现,少数单位民兵训练存在借场地、借装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训效果。原因在于,省、市级民兵训练基地承训量有限,很难保证多支分队同时展开;各区县民兵训练基地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训练任务特别是新质民兵训练需要。
“聚焦向战为战的战斗队属性,加强建设,实现军地共赢!”去年9月,在警备区指导下,苏家屯区决定对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全面升级。区委书记李逸群明确表态:“事关战斗力的事都是大事,不仅要在政策、人力、财力上全力保障,而且要瞄准一流、定人定责、限时督办!”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他们针对新质民兵训练需要,科学规范配套各类场地和设施。经过军地多方共同努力,今年8月,一座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信息化程度高的综合训练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迎来多批民兵分队轮训、预定新兵役前教育训练。前不久,人防、消防救援等系统人员也走进基地,协作联训,在实现资源共享中提升训练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