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民兵“岗位”到“战位”的最大耦合
——青岛市借助地方发展优势推进民兵转型发展
近日,在青岛市党管武装第一书记工作述职会上,市委主要领导通报了过去一年民兵的工作情况:“青岛市民兵工作在全省组织的综合考评中首次取得第一名,4次全省常态考评3次荣获优秀,被表彰为全省民兵工作先进单位!”
一连串喜人成绩,折射出青岛市军地各级坚持党管武装、聚焦备战打仗的主动探索和实践创新。
2021年初,青岛警备区领导调研基层武装工作时,发现专武干部主责主业意识淡薄、考评激励缺乏抓手,企业民兵编训矛盾突出、整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民兵编建向新质新域拓展、军地资源缺乏有效聚合和高效释放。
新时代党管武装如何秉承赓续,国有企业民兵“主阵地”如何巩固拓展,民兵建设水平如何匹配未来战时需求等等一系列问号逐渐摆上了军地各级的议事日程。
“民兵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打通岗位到战位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这些痛点梗阻,青岛警备区大校司令员刘尧表示,他们精准发力——
强基固本,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编实民兵队伍务必须要建强干部骨干,这是警备区抓民兵工作的一个深切感悟。市委常委议军会上,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议题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会后军地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层武装部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展开军事技能考核大排名、专武干部资格认证、不合理兼职清理等活动。
军地协同,凝聚党管武装合力。推动民兵建设不能只靠军事机关单打独斗,必须形成军地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青岛市将民兵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常态落实民兵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工作专班、联络员会商、情况反馈、联合督导”5项工作机制;警备区紧跟地方机构改革进程,动态修订民兵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将民兵编建任务明确到26个军地相关部门,细化为31项内容,从区(市)兵役机关到镇(街)武装部分层建立民兵工作清单台账,有效推动了民兵工作依法依规高效开展。
聚焦实战,巩固企业民兵阵地。民兵组织不落实,战斗力就失去了根基和保证。围绕编实建强队伍,打出系列组合拳。紧盯国有企业民兵建设,协调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民兵工作的意见》《青岛市企业民兵建设规范》等政策文件,军地联合召开国有企业武装工作推进会议,为新成立武装部的5家市属企业组织集体授牌仪式,对50家编兵先进单位进行表彰;针对海上民兵编建任务重、新质新域力量要求高的特点,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编建了海上搜救、运输保障、船舶维修等5类专业队伍;发挥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人才技术优势,组建军港码头装载、抢修、信息支援保障等分队,实现了人装一体编组、预征预储前置。
创新实践,激发崇军尚武斗志。让民兵找到归属感和荣誉感,对激发民兵参训热情、激励民兵更好遂行多样化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警备区联合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明确基干民兵优待优惠有关措施的通知》,全市基干民兵持证享受景区门票免费、加油和通信套餐折扣等优待优惠措施;拍摄制作“青岛民兵等你来”专题宣传片,更深层次地树立了依法履责和尚武崇军导向。
制度约束,打造持续发展格局。有激励措施更要有约束机制,不偏废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青岛市探索建立企业武装工作质效评估机制,军地联合对所有编兵企业和单位进行检查考核,有13家落实编建任务不到位的企业被通报约谈;研究出台《青岛市国防动员领域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对拒绝履行国防勤务、逃避军事训练、无故不参加重大演训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情形认定为失信行为。2021年,平度市伪装防护分队刘某等3个区市的7名基干民兵,因在年度课题训练中态度消极、逃避训练受到联合惩戒。
从“岗位”到“战位”,从平凡到卓越,民兵队伍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验了民兵编组建设成效——万余名民兵坚守在防疫一线,排查防控、勇敢逆行;小珠山林区火灾救援,6支民兵应急队伍第一时间反应,全力协助封控灭火行动;“抗击利奇马”台风期间,沿海7区(市)民兵应急连全时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