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飞机:核阴影下的“诺亚方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程宇一 周南 曹明敏责任编辑:伍行健
2019-07-25 16:20

近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卢奇科对外宣称,俄罗斯已经完成第二代“末日飞机”伊尔-80和伊尔-82的现代化升级工作,将很快交付俄空天军。另外,俄罗斯还计划将伊尔-96-400飞机打造成第三代“末日飞机”,配备现代化作战指挥系统。而就在前不久,美国宣称为了防范核武器对于己方可能造成的威慑打击,公布了新型“末日飞机”发展方向。自此,带着神秘面纱的“末日飞机”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早在1953年,“末日飞机”就承载着对核战的忧虑与对生存的向往,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巨幕下应运而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地面设施被摧毁后,搭载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并通过它实现对部队的有效指挥,进而对敌实施核报复打击。从某种角度上而言,“末日飞机”并非进攻性武器,而是战略防御和遏制性武器。作为紧要关头的应急空中指挥所,“末日飞机”集通讯可靠、抗辐射、抗干扰性强等特点于一身,对灾后重生可谓做足了准备,其中最关键的便是通讯设备。一方面,“末日飞机”不断升级其无线电装置,并内置数量众多的卫星通讯天线和各个波段的无线电发射、接收天线,以确保对核战略力量的指挥通信畅通;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引进落后于世的“备份机械控制结构”,既有助于降低在核电磁脉冲中的受损程度,又能在核爆来临之际有效抵御巨大的冲击波和核辐射。

和《创世纪》中所描绘的“诺亚方舟”相似,“末日飞机”也分为三层。最上层是驾驶舱和空勤人员休息室,中间层则承载着核心的指挥机构人员,设有指挥区、会议室、工作区,最下层全是通讯设备及其维修设备。不过,“末日飞机”却并非传说中承载全人类希望的那只大船。据报道称,美国现有的4架“末日飞机”E-4B,是由波音747飞机改装而来,于上世纪80年代投入使用。该机仅可搭载112人,在不加油情况下能够持续飞行12小时,最大飞行时速965公里,如果进行空中加油,可持续飞行数天甚至一周。而俄国目前现有的“末日飞机”伊尔-80则是以伊尔-86客机作为研发平台,机长59.5米、翼展48米、最大航程4600公里、实际升限1.1万米、最大起飞重量20.8吨。

然而,“末日飞机”的实际表现却是让军队跌破眼镜,仅依靠机身内部油料,不接受空中加油的“末日飞机”最多只能飞行35小时,短期内难以实现飞行整整1周不降落的预期目标。同时,“末日飞机”的抗毁能力距离实际作战运用仍有不小差距。2017年,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让停留在美奥法特空军基地的两架“末日飞机”受损,更是让美军顿感颜面无光。

无论如何,“末日飞机”作为国家战略力量的关键一招,应对世纪灾难的重要底牌,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特别意义。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末日飞机”将引起世界各国的持续关注,研发队伍或将日益壮大。不过,“末日飞机”既不能左右战争发展,更不能承载人类命运,注定只是漫长国际博弈中的一道掠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