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做好经常性思想心理工作

精准做好经常性思想心理工作

段恒飞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官兵完成好一切工作和任务的前提。只有广大官兵心稳了,基层才稳;基层稳了,才能一心谋打仗提升战斗力。近年来,受个人成长、家庭环境、社会活动、部队生活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官兵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易患心理疾病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要像重视提高军事素质一样重视官兵经常性思想心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排解官兵的“情绪杂质”和“心理淤堵”,帮助官兵卸去思想包袱、驱散心理阴霾,把不良情绪的负能量转化为积极进取的正能量,以健康阳光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火热的练兵备战中去,让奋斗的青春更加精彩。

一、常态筛查,及时发现预防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思想心理问题人员发现处置越及时,越不容易发展成更大隐患。对基层营连来讲,防范化解官兵思想心理问题,没有专业的心理服务技术和力量伴随支持及保障,更多需要的是把功夫下在平时,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

用好经验的“放大镜”,抓住关键群体重点查。主要是对以下几类群体给予及时关注。愿望落空的“失落”群体。这部分人因为考学提干、立功受奖、进退走留等个人愿望未能实现,心理失衡,如果这个失衡感又夹杂上家人战友不理解、谈心疏导不到位、工作节奏连轴转,容易带来认识偏差和过激思想行为,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教训也是惨痛的。初来乍到的“三新”群体。主要是新兵、新排长、新军士等人群,面临着从地方或者是院校到部队的生活工作模式转变,有的入伍前网瘾、社交瘾、游戏瘾就很大,入伍后时时处处受纪律规定约束,更容易因为反差强烈难以适应。容易失管的“小散”群体。部队动散条件下,零散出门保障的人员、常驻小散点的人员、机关借用人员、营连部人员,难免收到教育信息少、管理压力小,时间久了思想和行为都容易跑偏,不及时纠正往往会发生问题。特别是碰到一些现实困难,也难以第一时间找到原生组织解决,一个人扛着隐患就很大。突发变故的“弱势”群体。因为恋爱受挫、婚姻破裂、亲人患病或过世、家庭受灾、个人急性伤病等原因,思想心理受到打击,需要时间缓冲和自愈,如果这个过程中一些诉求没有实现,或者是自己没有想通,就可能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原生家庭的“旧伤”群体。有的是单亲家庭甚至孤儿,有的父母情况复杂等,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带来性格孤僻敏感、遇事冲动易怒,一旦受到诱因刺激,容易变成思想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用好制度的“望远镜”,拉近时空距离分析查。经验的总结固化就是制度,做好对上述重点人群的关注排查,关键在于落实制度。针对苗头加强平时排查。这方面制度主要就是谈心制度,首要的就是各级干部骨干要把握“十个时机”加强谈心交心(①有了成绩时必谈;②遇到挫折时必谈;③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必谈;④官兵身体有病时必谈;⑤婚姻紧张时必谈;⑥受了批评或处分时必谈;⑦官兵探亲、出差、住院离队和归队时必谈;⑧人际关系紧张时必谈;⑨与地方人员交往过多时必谈;⑩花钱大手大脚时必谈),从细枝末节的异常变化中洞察潜在隐患,比如性格开朗的突然沉闷寡言、无忧无虑的突然惊恐多疑、表现较差的突然特别积极、内向胆怯的突然变得外向奔放、小里小气的突然慷慨大方等反差变化。把握阶段特点加强面上分析。这方面的制度主要就是现行的安全预警协作机制。未雨绸缪远好于亡羊补牢。而之所以能够预警、可以预警,是因为部队工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一季度,处于新兵下连的适应期、春节放假的调整期、部队外训的准备期,部队节奏相对较慢,干部骨干思想容易放松,制度坚持容易走空;二季度,外训全面展开,工作节奏加快,部队点多面广,领导力量出现分散,一些官兵在工作强度大或者考核压力大的时候容易产生思想波动;三季度,演训任务进入关键期,部分人员面临复选退,部分人员要承担军训任务,思想比较活跃,加之天气炎热,官兵情绪容易失控,产生激情犯罪;四季度,年度工作收尾,各项考核评比任务接踵而来,评功评奖、转业调整等事关官兵切身利益,大家思想敏感,因个人诉求不成而产生过激行为的概率变大。各级要把握阶段特点,预估预判可能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提前把握排查关注的重点方向。

用好科技的“显微镜”,深入问题背后辅助查。工作实践中感到,前面讲的制度和经验往往只能排查出表象的、浅层的东西,对于隐藏较深的、问题背后的问题难以挖得彻底和全面,这个时候如果用好技术的力量,就能够给排查和决策提供很好的辅助和补充。运用心理筛查软件。现在每名官兵手机上都安装了阳光心理软件,要经常用;定期利用专业软件和测试题,大数据综合分析心理健康指数,由专业心理咨询师综合评估分级预警。虽然量表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失真度,但与传统谈心交心、日常观察等手段互补起来,也进一步缩小了心理咨询服务的范围,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排查官兵思想和心理健康问题。借助手机管控平台和“侦察兵”系统。从效果看,排查问题的效率和深度较以往单纯靠人力、凭经验明显提高,尤其对心理健康、网赌网贷、网络“翻墙”等问题滋生起到了震慑作用,为我们提供了重点关注人群。

二、走出误区,精准研判干预

在许多事故案件发生后,很多干部骨干都会感到很惊讶、不可思议,都觉得当事人在日常工作、生活、训练中,表现都很正常,思想心理也没问题。但事实证明,我们在研判官兵异常思想心理问题时是存在一定误区的。

性格内向≠心理正常。在我们眼里,性格内向的官兵所表现出来的不爱说话、不合群等行为都是正常的,从而放松了对他们的关注,错过了异常思想心理“最初的信号”。要清醒认识到“官兵内向不爱说话,不代表他们没话讲”。我们也经常说,不要欺负老实人,因为“老实人发起狠来,连他自己都害怕”,这个老实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内向的人。所以,要关注身边平时性格内向官兵的情绪变化,绝不能以性格内向来解释一切,错失处置良机。

外表正常≠内心正常。从以往案例中,可以看出存在异常思想心理问题的官兵,往往是不想让身边战友发现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办法刻意去隐藏,用常人或高于常人的表现来装饰。要清醒认识到“有思想心理问题的人做正常事,不代表他们内心就正常了”。所以,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心理反应和现实表现结合起来看,不放过任何疑点,及时发现异常。

突然向好≠转化成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最难做的工作是“人”的工作,做好官兵思想工作,消除思想疙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势必有个过程。要清醒认识到“有思想心理问题的人想通了开心了,不代表转化成功了”。所以,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能轻信所谓的“成功转化”“完全康复”,特别是对医生明确诊断有心理问题、有过激行为或实质性动作的官兵,要特别关注。

分级联动,因人施策帮带

常言道,开锁对芯,劈柴照纹。官兵年纪轻阅历浅,不少还处于人生的迷茫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巩固期,偶尔冒个泡很正常,少部分人可能发生违纪等行为,个别的才会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带兵人熟练掌握甄别方法,弄清是严重问题还是一般问题、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开展一人一事工作。

低风险问题重在教育转化。谁都有情绪低落或者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多数人、多数情况下都能自我化解或者借助一些外力来化解,干部骨干掌握情况适当引导就行。对于低风险人员,由基层单位安排其信任的干部骨干和战友加强陪伴,建立依赖关系,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帮助其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避免向中高风险发展。

应激性问题注重管教并举。少数官兵受一些突发事件刺激后,容易产生情绪失控甚至过激倾向,出现暴躁、低沉、持续哭泣甚至轻生等倾向,往往需要先“管”后“教”,即通过单独看护、全程作陪、夜哨观察等形式先把人控制起来,确保不出问题,然后再做教育引导等进一步工作。

高风险问题突出稳妥管控。不是所有人都可能通过教育转化变得更好,可能随着时间增长导致情况加重、错失防范风险的“窗口期”。对教育转化效果不明显、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发现有违法犯罪迹象的个别人员,心理异常不可控的要当机立断,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完善监督管控措施,防止底线失守。

当然,等级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教育转化、环境变化、治疗进程动态发展、相互转变的,要及时跟进分析判断,科学合理调整措施,切实做到对症下药,否则就容易激化矛盾、加重风险。

三、注重经常,动态持久抓建

经常性工作贵在抓“经常”。无数事实证明一个道理:部队建设上台阶,关键平时过得硬,离不开扎实有效的经常性工作。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经常性思想工作、经常性管理工作、经常性心理工作相融合,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加强部队经常性思想心理工作、促进官兵身心健康,是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常抓不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端正根本态度。虽然思想心理异常对象较其他官兵会牵扯干部骨干更多时间精力,但也是战友兄弟,要坚持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帮助、心理上抚慰、生活上体贴,做到真诚相待不歧视、真情感化不嫌弃、真心解难不冷漠,以组织的关怀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转化,不能把思想心理问题人员推到“对立面”,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加强骨干培养。当前各级组织思想心理骨干培训,大多停留在学习法规、外请授课等基本层面,至于思想心理异常问题到底长啥样、有什么信号,很多人缺乏实战经验。组织心理骨干集训,要注重实操训练,收集汇总各类心理问题临床表现,一起来辨别、来分析,让骨干在预防工作中真正发挥好触角、前哨和帮手作用,同时大力开展“避险有功、排险有奖”活动,激发干工作的热情。

坚持制度落实。帮教转化思想心理问题人员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难在经常,贵在坚持。各级安全预防骨干要把日周月季需要完成的工作列出清单,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比如,依据职责常态落实好谈心交心、形势分析、在外人员联系等制度规定,做到时时掌握情况、摸清底数。

注重环境建设。“军队是要打仗的,如果上上下下都没有感情,怎么可能在需要时赴汤蹈火、同生共死?”基层营连要积极营造健康、融洽、和谐、团结、公正的学习工作氛围,各级干部骨干要树好形象,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杜绝冷暴力、微腐败、小官僚等陋习,一级给一级当好表率,使个别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中开阔胸襟、化解心绪、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奋发进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