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新时代经常性思想工作
仇超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官兵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变化。当前,“90后”“00后”已成为基层主体,面对新生代官兵,如何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官兵需求,适合部队发展,做好新时代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每名一线带兵人都要面对的现实考验,也是亟待解答的时代课题。
一、认清重要性,强化落实责任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针对官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思想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的思想教育和疏导活动,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政治工作最普遍、最现实、最具体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线带兵人,必须认清重大意义,找准职责定位,增强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这是弘扬优良传统的应有之义。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治军带兵、铸魂育人的看家本领,更是代代相传、常用常新的传家法宝。建军初期,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彻底变革了旧军队的治军带兵模式,并通过宣扬共产主义、教唱革命歌曲、张贴革命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鼓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稳定了官兵思想、保存了革命火种。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特别是通过办报读报、个别谈话、宣读传单等思想教育方法,引导红军官兵“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经常性思想工作有了初步规范,当时在全军开展的王克勤运动、立功运动和诉苦三查运动,创造了群众自己管理教育自己的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经常性思想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历次修订颁布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都把经常性思想工作作为基层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重要部分突出出来,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规范。穿越历史时空,我们不难发现,经常性思想工作随着我军的诞生而产生,随着我军的成长而完善,已成为我军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
这是提高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是牢固立起战斗力标准、扎实推进部队战备训练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效的重要保证。电视剧《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政治指导员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战场处理战士“逃跑”问题时,通过一句“如果朝鲜人民家破人亡的凄惨景象,发生在我们家乡,我们会咋样”的动情之“问”,将“有国才有家、舍小我为大家”的情怀深植官兵内心,使得全连上下同仇敌忾,最终拿下346.6高地。当前,由于我军长时间未经历战火锤炼,当“和平兵”、做“和平官”的思想仍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官兵,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常态化的思想引导,将“军人生来为战”“能战方能止战”等道理融入官兵骨髓,使大家自觉紧绷随时打仗之弦、砥砺敢战胜战血性、投身练兵备战实践。
这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围绕“举旗”与“砍旗”、“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的政治总体战、思想拉锯战、阵地争夺战更趋激烈。经常性思想工作时间的经常性、对象的普遍性、方法的灵活性、内容的针对性、效果的及时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应对考验的最有效抓手,对帮助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强固内在忠诚发挥着重要作用。官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量地要靠经常性思想工作来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工作是帮助官兵全面发展最基本的“育人”工作,可以使官兵明白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厘清个人集体的利益关系、坚定建功军营的决心意志,自觉在奋斗强军中实现价值、成就自我。
这是确保安全稳定的有力抓手。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一个单位经常性思想工作落实得越好,官兵的精神士气就越高,遵章守纪意识就越好,部队的全面建设形势和完成任务情况也就越好;如果经常性思想工作不扎实,则会出现作风松懈、管理松散、纪律松弛等现象,甚至出现事故案件,给单位全面建设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确保部队安全稳定需要综合施策,但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要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付出,才能及时发现苗头、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以单位的安全稳定促进部队建设长远发展。
二、突出针对性,把准思想脉搏
军队调整改革向纵深推进,部队转型建设迈入全新阶段,尤其今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政治要求高、工作任务重、风险隐患多,对我们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主要有以下四类情况影响官兵思想稳定,需要一线带兵人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社会文化影响产生追求偏移。近年来,在网络的助推下,社会不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对官兵的影响更加现实而直接,信仰缺失、精神销蚀、价值偏移的问题不容低估。有的奉行精致利己,将入伍视作“入职”、把岗位当作“跳板”,只想偶尔争表现,不愿艰苦干事业;有的奉献精神弱化,军装在身不言战,使命在肩不思备,谈待遇提条件头头是道,讲奉献有作为踌躇不前;有的甘于“躺平”“佛系”,认定“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遇事推诿扯皮,干事斤斤计较。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把提高政治觉悟与端正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把官兵成长进步与强军事业需要统一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形势政策变化引起思想困惑。面对政策带来的新变化、形势伴随的新挑战,部分官兵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思想上期待与困惑共生并存。有的担忧前景不明,部分官兵“改革没来盼改革,改革来了怕改革”,既期待着政策变化带来更多新机遇,又担心被动了“奶酪”割到肉;有的担忧本领短板,自觉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达不到新标准新要求,怕因专业不过硬、考核不达标而遭淘汰;有的担忧待遇红利,对下一步工资涨不涨、福利增不增等问题尤为关注,高度期待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针对新时代官兵日益多元的“活思想”,必须把强有力的经常性思想工作贯穿日常,聚焦疑虑困惑强化引导,紧盯能力培塑稳固信心,严格纪律规矩清除杂音,切实凝聚起拥护、支持、投身改革的强大动力。
工作任务负荷增加精神压力。这几年,调整改革、大项任务与疫情防控交织叠加,不少官兵精神紧绷、倍感压力。一是备战任务重带来的危机感。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部队演训任务越来越重,一些官兵担心能力跟不上、任务完不成,影响自身成长进步和单位集体荣誉。二是工作节奏快带来的疲惫感。新体制编制下人少事多是常态,加之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仍未禁绝,有的官兵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焦虑烦躁、身心疲惫。三是安全要求高带来的恐慌感。部分干部骨干一到部队政治敏感期、重大任务转换期、官兵思想活跃期就如履薄冰,生怕单位出问题、自己被问责。对此,我们既要针对性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引导官兵正确对待、厘清思路,也要改进工作指导、化解矛盾问题、主动减压减负,充分释放新体制的活力,为官兵积极干事创造良好环境。
家庭事业矛盾带来现实牵绊。少数官兵婚恋观、家庭观、事业观不够端正,不能正确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一是家庭观念加重,有的不再相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说法,更多热衷于“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是一生的事业”等观点,履职尽责心思精力不够集中;二是家事牵绊增多,不少官兵面临“家事难题多、家属抱怨多、精力牵扯多、后路顾虑多”的“四多”问题,有的甚至因家事牵绊产生了转业退伍念头;三是家人影响变大,有的在处理家庭与部队工作冲突时,优先考虑家庭需要,考虑部队需要的时候比较少。在看待官兵这些实际问题时,不能简单地都归为思想觉悟问题,既要认真细致查找原因,区分不同情况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还要注重做排忧解难工作,提高官兵幸福指数、激发官兵活力动力。
三、注重经常性,贵在久久为功
经常性思想工作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作为一线带兵人,必须坚决摒弃“不出问题不做思想工作,出了问题才做思想工作”的错误观念,切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毅力,把思想工作做到随时随地、落到一人一事。
发挥组织功能突出经常。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础性、群众性、动态性、全面性,决定了只有依靠组织的力量,才能确保工作落实坚持经常、直达末端。一是靠党组织经常做。基层党支部是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领头雁”,要处理好抓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完成其他任务的关系,确保抓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心不偏、精力不散、力度不减。二是靠群众组织经常做。军人委员会和团支部是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协助党支部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得力助手,要针对青年官兵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发动官兵为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建言献策;坚持寓教于乐,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官兵成才有平台、交流有空间、倾诉有对象。三是靠行政组织经常做。注重用好以班排长为主体的骨干力量,常态搞好培训帮带,提升他们发现苗头隐患、化解思想疙瘩、处置异常情况的能力,推动思想工作常态落实、助力部队发展安全稳定。
广泛发动群众狠抓经常。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工作,每一个人既是对象受众,也是参与主体。要发挥好官兵的“信息员”作用,引导大家处处关心、时时留意,了解到战友家庭有变故、成长有烦恼、生活有困难、情绪有变化,第一时间向干部骨干报告,为及时做好针对性思想工作打好基础。要发挥好官兵的“宣传员”作用,鼓励他们常上讲台、多唱主角,用兵言兵语、网言网语及时回应官兵关切,帮助其他同志解开思想困惑。要发挥好官兵的“调解员”作用,鼓励官兵“谁发现矛盾问题,谁就第一时间靠上去做工作”,及时有效做好身边战友的劝导调解工作。
结合日常管理融入经常。经常性思想工作与经常性管理工作,两者工作对象相同、目标指向一致、功能互补互通,要捆在一起抓、结合起来做,提升工作质效。一是坚持管为重、教为先。经常性地把柔性教育融入刚性约束之中,将说理性与强制性、导向性与规范性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官兵自觉服从管理。二是坚持严为基、理为本。针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现实反映,经常利用会议、点名、训练间隙等时机,见缝插针、就事论理,切实把思想工作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时段环节,既确保严到点上,又确保管在理上。三是坚持疏为主、堵为辅。善于回顾总结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在通过严格措施堵住管理漏洞的同时,常态观察严格管理后官兵的情绪反应,并针对不同对象及时进行疏导,避免因管理方法不当而激化矛盾,努力构建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
严格落实制度确保经常。制度是规范、是保证。刚性落实制度才能保证经常性思想工作常态落实、有效落实。一是抓好学习教育。紧紧围绕铸魂育人,把以理想信念、党史军史、战斗精神、尊干爱兵、道德法纪等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思想教育纳入学习教育计划,尤其是经常性开展“十个正确对待”教育,真正把经常性思想工作贯穿到全时空、覆盖到全方位、渗透到全过程、落实到全员额。二是定期分析形势。重点查找部队不安全因素和思想工作薄弱环节,研究拿出改进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三是深入思想调查。通过查阅档案、个别交谈、家庭沟通、留心观察、心理测试等方法,掌握官兵的思想行为变化,为针对性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立起靶标。四是广泛谈心互助。扎实开展“群众性大谈心”活动,特别是在官兵遭受挫折、家庭变故、婚恋变化、身患疾病等时机,要及时跟进,通过有的放矢谈心、真诚互动交心,帮助官兵解开思想疙瘩、轻装奋进前行。
四、把握时代性,打开视野格局
时代在不断前进,官兵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习惯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开展工作的思维、方法、能力、机制也要跟着变化,不断推动经常性思想工作跟上时代、创新发展。
思维上要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拓展视野,不断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生命力感染力。一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引入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现代管理等理论知识,用先进知识、科学理论引领工作,使之符合基层官兵和基层活动发展规律。二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型转变。改变“我问你答、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官兵关注什么、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以此为切入口开展工作,增强工作互动性。三是由单一型向多维型转变。灵活运用情景教育、环境影响、媒介沟通等方法,让经常性思想工作围着任务转、跟着官兵走、盯着问题做,取得扎实成效。
方法上要融合时代特点。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官兵、贴近实际。一是用好老传统。我军在9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整套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好传统好方法,比如,“三互”“五同”“双四一”等。我们既要继承弘扬,更要结合实际深化发展,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二是拓展新手段。主动拥抱信息网络,探索运用云课堂模式、大数据技术,拓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新空间,开辟经常性思想工作新渠道,提升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三是走开共育路。积极发挥社会、家庭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建立部队、家庭、地方“三位一体”的共教共育机制,推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向“多把钥匙开一把锁”转变。
能力上要适应时代要求。作为一线带兵人,要想能够及时回应官兵关切,推动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官兵合拍,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素质。一是要有把握特点规律的能力。经常性思想工作具有周期反复性,要注重把住任务转换、重大节日、新兵下连、老兵复退、评功评奖等关键节点,全面客观分析形势,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二是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解官兵之所难。三是要有带动引领官兵的能力。时时注意自身形象的示范导向作用,切实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实现“你讲我愿听,你讲我必信”。
机制上要焕发时代活力。经常性思想工作最大的特点是随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随意。保证经常性思想工作严格、精准、持续落实,一是建立健全骨干培养机制。建立一支以政治指导员为主干、班长骨干为主体的经常性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在选准配强的基础上,定期通过以会代训、案例剖析等形式,搞好在岗培训,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能力素质。二是建立健全检查激励机制。自上而下建立营连督查、班排自查、随机检查机制,定期通报讲评各级经常性思想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表彰奖励、跟进做好宣扬,努力营造“当思想骨干吃香、做思想工作光荣”的生动格局。三是建立健全交流互鉴机制。构建横向覆盖各单位部门、纵向贯通各部队层级的经常性思想工作网络体系,打造网上“思想骨干之家”“云端政工论坛”等平台,真正把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活力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