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机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拒绝互联网,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不高度重视严格管理互联网。互联网的“利”与“弊”对于军队这个特殊群体,“双刃剑”的特性更加明显,两难选择十分现实。习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互联网是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在信息网络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网络的能量还远远没有充分释放,其核心是要抓紧在机制上解决资源的充分畅流共享问题。今天的政治工作,最大的挑战在网上,最大的机遇也在网上。而抓住机遇,要靠把握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机理,要靠运用网络思维破解矛盾和问题。
互联网是工具,但不是器物层面的简单工具,而是有着思想文化和划时代特征的工具。对互联网我们不仅不能怕之,而且要钻研它、用好它,善于用网上的正能量打败负能量。以2006年3月全军政工网建设使用座谈会的召开为标志,全军网上政工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军队内网上,政治工作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和强大能量,为我们探索网络时代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机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1、网络让经常性思想工作更具活力,也对领导干部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军区某师一名战士以“一个上等兵的苦恼”为网名,在内网发帖讲述自己近期连遭“两弹”:女朋友提出要“吹灯”;父母闹着要离婚,他感到“挺丢人”,天天心里憋屈“堵得慌”。帖子很快引起关注,战友评说和支招的跟帖,两天超过了200条。他在一个个“陌生人”的规劝和建议中找到了解决办法,重新提起了精气神。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譬如,有的遇到家庭涉法问题,网上帖子一挂,军营法律顾问和战友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出招,当事人优中选优,很快就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再譬如,有的新兵想家,有的碰上父母病重、病故没能回家等等,在网上都有专题讨论。
不过,目前运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就是在一个集团军内部的各旅团间,也有红红火火与冷冷清清反差分明的两种现象。其根源主要在于,领导者信息化素养上的差异,导致管网用网观念和态度上的不同。由于自己不用网、不知网,所以认为这种网上工作方式可有可无,有的则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可见,红红火火和冷冷清清的背后,其实是领导者信息化素养的影子。
2、网络对于密切官兵关系可以打开一扇门,也可能也能垒起一堵墙
某集团军政委网上信箱,从去年4月开通至今,官兵留言680条,点击访问达58938人次,集中反映了基层的意见建议、困难困惑。他感慨道:要不是借助网络,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和这么多战士对话沟通,了解这么多官兵的所思所想,就是把汽车轮子跑飞了也办不到。
网络隐身和匿名的特点,淡化了横亘在官兵之间诸如职务、年龄、专业、地域等身份上的差别。凡擅长与战士进行网上沟通交流的领导,即使职务高、年龄大,其在战士的心中也很“年轻”;相反,他们会认为你“不是一路人”。所以,网络能拉近官兵之间的距离,也能垒起一堵墙。
3、网上的“民意表达”激活了三大民主,然而尚需构建科学长效的机制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网络对教育活动的“贡献”随处可见。不仅述职报告网上评、“四风”表现网上点,为兵服务网上打分,还有种种对话、调查、评估问效、献计献策等。一位教导员说,由于网上可以匿名,领导机关面对面听汇报,开座谈会时,官兵们不愿说、不便说、不敢说的话,网上都能放开说了。为确保网上意见的“原汁原味”,某旅专门作了“三不”的规定:不许删,不许改,不许查IP地址。
网络激活一池春水,我军三大民主也找到了新渠道、新载体。如今,营区超市价格贵了、探亲休假被卡了、家属来队没房住了、蹲点领导的承诺没兑现等等,基层官兵都会在网上不客气地指出来,或用“怪脸”表达质疑和愤慨。网络一方面监督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能及时表达官兵的利益需求、感情需求和精神需求。
这种具有时代性和感召力的网上政工方式,还存在着随意性的问题。对内网上的“民意表达”和群众监督,有的单位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一些领导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置之不理。此类问题的解决,应从规范管理机制入手,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具体的刚性措施以确保网上政工发挥强大正能量。
4、网络让基层政治教育课堂和文化生活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然而“畅流共享”机制缺失
无论走到哪个部队,政治教育课堂的新变化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政治处主任说,以往备课“找不到几本书,肚子里没啥货,讲不出什么理,一堂课准备了半个月,心里还直打鼓”。现在网上精品课堂,实现了国防大学、中央党校与基层部队的联通,基层讲台也能“请”名家、教授来上课。南京军区建起“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辅助系统”,各旅团实现了教育行为数字化、手段多元化、过程实时化、资源集约化、载体集成化。沈空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大整合、集成化的政治工作信息化中心,组织研发了28套应用性软件系统。这些都是网络带来的魅力和“红利”。
基层文化生活也在网上更加丰富多彩。某部今年春节举办“网上春晚”,每个基层连队出一个节目进行网络直播。一台晚会,让分布在10多个省市、相隔数千公里的官兵得以凝聚起来。几个月后,大家对这台晚会还念念不忘。某部在网上向官兵推荐必读、应读书目,边读书边在网上晒心得体会。日积月累,退伍时每名战士都能拿到一张记录心灵成长历程的“电子日记”光盘。
诸如此类“精彩”,要在更大的范围内释放,需要建成覆盖全军的“畅流共享”平台。许多领导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网络的能量还远远没有充分释放,其核心是要抓紧在机制上解决资源的充分畅流共享问题。今天的政治工作,最大的挑战在网上,最大的机遇也在网上。而抓住机遇,要靠把握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机理,要善于运用网络思维破解矛盾和问题。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