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老兵俱乐部>>老兵英才>>公务员>>正文

孔繁霈:“无公不安”的军人本色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魏兵 特约通讯员 姜书逸 通讯员 刘润诗责任编辑:季桂林2010-07-08 05:29

“治安不好,群众就不安,社会就不稳,公安机关就失职。”孔繁霈带领市公安局根据新形势下犯罪的新特点,建立专项打击、办案协作、打防结合等3项机制,形成以刑侦部门为主体、派出所为基础、其他警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大刑侦工作格局,坚持命案必破、黑恶必除、两抢必打、逃犯必追,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孔繁霈以军人的魄力推动以视频动态监控为主体的“天罗工程”和以网格化巡逻为核心的“地网工程”建设,在城区主要路口、路段、公共场所安装262个监控探头,119家网吧安装视频监控,并将相关单位内部监控系统和社会车辆GPS全球定位系统纳入,实现了动态防控智能化。 

“天罗地网”启动以来,胶南市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两年来同比下降45.5%,2009年命案发生2起,比上年下降92.3%,创了22年来最低。 

孔繁霈从不以局长自居,始终保持“带兵人”的形象。今年1月25日,胶南市城区发生一起恶性案件,时间临近年关,孔繁霈主动靠到一线,亲自带领大家勘查线索、研究案情,案子在农历腊月二十六告破。大家高高兴兴回家过年,孔繁霈却跑到泊里镇派出所,连续第3年和基层执勤民警一道过了除夕。

情怀:民生

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4%

去年6月,胶南市滨海办事处6个村1671户居民因国家重点工程需要整体搬迁,部分群众存在抵触情绪。征迁成了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难题。 

孔繁霈接到协助征迁任务后,彻夜难眠,第二天的局专题党委会上,他谈了自己的见解:“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协助征迁,不能抱着‘是国家重点工程就要求居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的观念,群众是我们的父母靠山,我们多付出一点,他们就会多理解一分。” 

孔繁霈带领局党委研究制定了“掌握村情民风、把握群众心理、使用群众语言、适时调整策略”的工作方法,带领120名民警脱下警服,穿着便装提前10天住进搬迁村,到群众炕头、田间地头,拉家常、讲政策、解难题、出主意、学雷锋、做好事,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党的关怀、党的政策真正说进了群众心里。搬迁过程中,民警成了群众最信赖的人,有的民警甚至被孤寡老人收为义子,结下亲情。 

市委副书记高田义感慨地说:“公安局协助征迁,没有出动警车,搞强制执行,而是征迁先‘征’心,借鉴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好样的!” 

在青岛市委综治委、纪委、统计局、监察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民意调查中,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4%。目前,胶南市公安局涌现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刘润诗、王玉华、王吉智,青岛“十大爱民模范”王玉华等一大批爱民为民的先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