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朵“金花”耕耘在军事法苑
多年来,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系4名女博士巾帼不让须眉,在军事法教学与科研岗位上互相支持配合,取得骄人成绩。她们,是身着军装的法律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为夯实“强军之基”提供理论支撑,为实现“强军梦”耕耘在军事法苑,为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法律保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名女博士的专业各不相同,李芳梅是经济学博士,熊梅是军事学博士,朱晓红是史学博士,姬娜是法学博士。4种学科背景,却并不影响军事法教学和科研,在她们看来这反而是优势,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学术界公认军事法学的发展进入转折期,如何在教学和研究方法上实现突破,是军事法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2003年,在教员岗位耕耘14年之后,熊梅开始攻读历代军事思想专业博士,开展跨学科研究。回校后第一项课题,是与法学博士姬娜合著的《先秦时期战争法思想研究》,尝试将军事学研究方法运用于军事法学研究。
从事军事经济法研究的李芳梅,把军事法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口瞄向借鉴经济学。在她看来,打仗就是打资源。最大效益地配置、整合和调动国民经济的实力与潜力,以满足军事行动的资源需求,对于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来说举足轻重。2010年由她主编的《军事经济法研究》,大量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为军事法学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新思路。
“做历史研究必须要静下心来。”对历史情有独钟的朱晓红说,如何把史学研究方法引入军事法学研究,是自己一直潜心思考的问题。近几年,她发表的《中国思想史视野的军事法研究》等50余篇论文都体现了对军事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创新探索。
“女人爱扎堆”,4名女博士也不例外,但她们“扎堆”的唯一理由就是学术讨论。针对一个学术问题,她们都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提出观点,大家相互争辩,有时甚至面红耳赤,却意犹未尽。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在李芳梅的办公室,一本封皮已经泛黄的专著《军婚法律指南》显得格外惹眼。
在李芳梅看来,官兵的婚恋问题关乎部队稳定。为此,李芳梅在1990年至1992年间,深入东北、内蒙、甘肃、新疆等地边防部队调研,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编著了《军婚法律指南》一书,被誉为“军队婚恋专家”。为开展婚姻法教学和研究,她从教29年下部队走基层、访一线、接地气从不间断。正是因为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主笔的国家司法部课题《军队律师制度研究》、专著《军队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广受好评。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既是李芳梅的座右铭,也是熊梅的人生格言。“办公室熄灯总是最晚的”“连春节都在加班”,这是大家对熊梅的第一印象。从当时军事法学系最年轻的副教授到现在最年轻的教授,熊梅的每一步学术生涯都是靠热情与勤奋支撑着。
学历史出身的朱晓红却“对军事法学特别有感情”。从2002年开始,朱晓红教了十多年军事法课程。最让同事们难忘的是,她“每天备课到深夜”,怀孕7个月仍然不耽误哪怕一节课。和朱晓红一样,姬娜也是怀着对军事法学的热情选择回母校任教。因为热爱,姬娜苦心研究学员特点,每次上完课都主动要求学员进行评价。近年来,她在教学评价中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
4名女博士把汗水撒在三尺讲台和科研工作中,难免对家庭疏于照顾,普遍对孩子和丈夫充满歉疚。“我们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女人。选择了军旅,选择了军事法学,注定要付出更多。”姬娜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教员要学而有术,教学更需源头活水
对提高教学质量,四朵“金花”各有各的高招,把每一堂课都必须生动精彩、每一个课题都必须针对部队实践问题作为追求的目标。
熊梅认为,做学问分学而有术、不学有术、学而无术、不学无术4种,教员不仅要有“学”而且要有“术”。为做到学而有术,熊梅在学员队担任代职队长期间,每天都去旁听课,把院里教授名家的课听了个遍,反复研究汲取营养。朱晓红则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更好地因材施教。
李芳梅上课从来不带课本,以对话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员总能集中精力思考。因为她认为,在信息时代灌输知识已经落后了,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济南军区检察院袁润池检察员是李芳梅的学生,尽管已经毕业几年,遇到疑难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向导师求教。李芳梅总是认真对待,因为“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就是教学科研前沿问题”。
为找到教学的“源头活水”,姬娜当了5年教员后,决定从讲坛重回课桌,攻读法理学博士。除了当教员,姬娜还是一位边防军人的妻子。每次寒暑假去探亲,战士们接二连三的法律咨询问题,让她摇身一变成了军队律师。她在为战士们答疑解惑的同时,也找到了教学的崭新案例素材和前沿课题。
2011年,四朵“金花”和教研室的青年教员一起成立“青年军事法论坛”,共同推动学术交流。一花引来百花香,四朵“金花”和军事法学系不断增多的女教员一起,在“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上铿锵前行。
(来源:《解放军报》 2014年0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