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新春走基层|古县隆德闹元宵:社火送福 暖锅蒸腾 罐罐茶香

来源:新华网 作者:任玮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02-12 09:06:36

新华社银川2月11日电(记者任玮)蛇年新春,在宁夏六盘山脚下的固原市隆德县,闹元宵的氛围从正月十四这天就开始了。当日,隆德县2025年“农文旅推介暨非遗过大年·社火闹新春”活动拉开大幕,来自全县的10支社火队伍齐聚一堂进行社火展演,为全县人民送上一道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盛宴。

凌晨三四点,参加社火表演的男女老少就开始忙活起来,涂油彩、画脸谱、穿行头,组织锣鼓乐队,检查花车装点,就等天亮能把最好的表演呈现给观众。不到九点,小雪飘落,路上已经有人携家带口、呼朋引伴往社火展演会场走去,只为早点到场占个好位置。

隆德县社火展演现场的高台社火。新华社记者卢鹰 摄

上午十时许,鞭炮齐鸣,鼓乐同奏,一支支社火队伍踩着节奏欢快的鼓点入场,带着满满热情、拿出“看家本领”,一路走、一路舞、一路演,耍得十分热闹。戏剧扮相的演员骑上高头大马表演马社火,雄壮威武、气势非凡;“刘海撒钱”等主题的高台社火造型生动、好戏连连;配合默契的舞狮队员脚下闪展腾挪,彩绸飘曳如飞;粗犷豪迈的扛社火,惊险刺激的踩高跷,活泼风趣的赶毛驴、划旱船,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连连叫好……

隆德县社火展演现场的马社火。新华社记者卢鹰 摄

“在隆德,过年的一件大事就是排演社火,大人小孩齐上阵、乡镇街道赛着耍。耍的是过年的热闹氛围,也是人们对春天万物生发的渴望,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隆德县民俗专家、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勤说,社火展演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了传统民间艺术,也为老百姓送上幸福吉祥、喜乐安康的好兆头。

隆德闹元宵,除了耍社火,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就是吃隆德暖锅。在红崖村老巷子古村落民俗文化旅游区,“客满堂”暖锅店的负责人潘娟娟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食材。“店里接了附近乡镇的十多个暖锅外卖订单,他们是为招待社火表演队伍准备的,我得早点做好送过去。”潘娟娟说,县城的社火展演结束后,中午还会有大量客人到店用餐。

“客满堂”暖锅店的负责人潘娟娟正在装暖锅。新华社记者任玮 摄

过去,从农历正月开始,隆德很多乡村都会装扮社火走村串户,巡回表演。社火队伍所到之处,人们会摆暖锅、端油饼,恭敬相迎,也叫“接社火”“迎社火”,希望能把福气带回家。如今,这种传统依然保留,端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暖锅,就是迎接社火、招待客人的最高礼仪。

潘娟娟手下动作不停,用一层萝卜白菜打底,一层土豆冬笋铺垫,一层粉条豆腐堆叠,一层特色排骨点缀,最上面一层铺上过了油的五花薄肉片,多样食材荤素搭配、层层码排整齐,再撒上翠绿葱丝、红辣椒丝,浇上熬好的高汤,一个特色暖锅就装成了。盖好盖子,在暖锅中央的空心锅膛里加入烧得正旺的木炭,随着熬煮入味,锅气升腾间,阵阵香气扑鼻而来。

“我们小时候,普通人家只有过年才能吃上暖锅,有时赶上村里摆暖锅迎社火,小孩们就挤在社火队伍旁边馋得直流口水,大人夹几筷子喂给我们,那个味道是我记忆中最香的味道。”潘娟娟说,现在暖锅变成了随时可吃的特色家常菜,食材、做法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它承载的年味之浓、团圆之意、待客之情依然没变。

喝罐罐茶已经成为隆德人年节聚会、休闲放松的“慢生活”方式。新华社记者任玮 摄

看罢社火、吃完暖锅,隆德人还要喝上一口罐罐茶。老巷子里的梨园茶楼早早地擦桌摆凳、开门迎客,每桌都放着一个九宫格盘,里面备好了茶叶、红枣、枸杞、葡萄干、冰糖等食材,只等着客人围炉煮茶。

“过去喝罐罐茶可没这么多花样,农民下地劳作前在煤炉上煮一罐酽酽的茶,喝了提神有劲,干农活就不觉得累。”隆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旺旺说,随着罐罐茶在隆德民间的广泛流传,喝茶的方式、工具、配料、意义逐渐发生变化,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年节聚会、休闲放松的“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