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成都市七旬老兵带着四十五年前的战场慰问信,走上“爱我国防”宣讲赛场,进行一场特殊的“寻亲”——
寄写慰问信的亲人,你们在哪里
■黄荣庆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杨明月
范良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部分慰问信。黄荣庆摄
“成都铁中高二七班的戎晋蓉,成都253信箱子弟校初二班的姚英,子弟校的杨莉、刘瑜,中学生张宏、罗蓉,梓潼县城关二小四年级三班张永,成都地质大学的同学,南充地区文艺工作团的同志们,所有写慰问信的老师同学,你们都好吗?你们在哪里?”
5月10日,首届四川省“爱我国防”宣讲大赛决赛在四川省梓潼县举行。比赛现场,成都市武侯区军休中心军休干部范良以《寄写慰问信的亲人——你们在哪里》为题进行了6分钟的宣讲,引发热议。
“在暗堡林立、地雷密布的前线,一封封后方亲人寄来的慰问信,陪伴我们坚守在猫耳洞。”作为参战老兵,范良回忆起45年前的经历——
1979年,时任50军148师机关后勤部干事的范良随队奔赴边境作战前线。一次战斗结束,范良和负责后勤的同志为牺牲的战友剪去身上的血衣,解下胸前的子弹带,换上一身干净的军装。
整理遗物时,范良发现,与他同年入伍,同是26岁的442团5连副连长李哲禹的遗物里,有一封被鲜血浸染的慰问信……
“每次上战场,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雪片般飞向阵地前沿。仗打得越艰苦的部队,得到的慰问信越多。”范良告诉记者,由于保密等原因,当时不能和家人通信,但看到这些来自地方学校、单位的书信,官兵们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亲人,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
戎马半生青丝白。2009年,范良退休,结束了30多年的军旅生涯。退休后的范良积极发挥余热,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讲述红色故事当成了自己的新使命。
前不久,范良和老伴邓美兰回乡,老同学赵义勇发来微信说,当年他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全班76位同学全部主动向前线写了慰问信,他自己就写了6封。
“这些信不知英雄们收到没有,有没有留存下来?”
范良想到,自己当年也从前线带回了一些书信。回到成都后,他在家中找出9封满是岁月痕迹的慰问信。
“亲爱的叔叔们,你们给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我一定向你们学习,刻苦钻研,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向你们汇报。”“我捧着心里盛开的鲜花,欢迎你们胜利归来,欢迎你们光荣的战绩。”
……
范良精心整理慰问信。黄荣庆摄
今年4月,得知四川省要举行首届“爱我国防”宣讲大赛,范良主动报名参赛。经历初赛、复赛,范良终于带着45年前的慰问信一起进入了决赛环节。比赛那段时间,范良血糖偏高身体不适,但他坚持克服,一遍遍修改宣讲稿。
采访中,范良小心翼翼地为记者打开这些来自45年前、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慰问信。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文字已经难以辨认,但透过斑驳的岁月痕迹,依然能看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殷殷深情。
范良告诉记者,虽然受客观战时原因,他们没有办法给写慰问信的亲人们写回信,但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想法:“用战场的胜利给亲人们回信!”
“我已年逾古稀,作为一名从战场走上赛场的老兵,参加宣讲大赛,并不是为了荣誉排名。”范良说,“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通过比赛,我想让更多人了解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也希望能找到当年全国各地寄写慰问信的亲人们,告诉他们——45年了,我们想念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