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数字史馆——
穿越时空对话 教育身临其境
■郭栋 解放军报记者 刘丹
【军史场馆·档案】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数字史馆,综合运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智能交互等技术,以“室外主题展+室内专题展”的形式,复原雕塑、石刻、场景50余处,上线实物文物200余件,运用珍贵史料400余万字、历史图片2000余幅,构建起继承优良传统、续写英雄谱系、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阵地。
“没想到以前听过的英雄事迹、经典战例能以‘实景’的方式再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一部对空短波电台,栩栩如生的三维全景影像,将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红旗汽车连”党员陈霄威拉回了烽火年代。陈霄威轻点鼠标,仔细观摩先辈使用过的装备,肃穆之情溢于言表。
点击打开数字史馆首页,记者看到,“利剑”广场上,战机和导弹等主战装备分列步道左右,广场中央,“北疆天海”特色雕塑巍然矗立,雕塑基座上“八一”军旗环绕着一架直冲云霄的战机。英雄广场中央,宏伟的抗美援朝战争群像雕塑映入眼帘,雕塑背后是抗美援朝战争烈士墙,30位志愿军空军烈士的英姿排列其上,令人景仰。
该基地领导介绍,他们调研发现,基层开展党史军史学习,不同程度存在教育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实体史馆难以向基层小散点位深度覆盖等问题。为此,他们以单位内部网为平台,依托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智能交互等技术,建设可跨平台及终端运行的数字史馆,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条件官兵的线上学习需求。
“米格走廊”“王海大队”“钢铁运输线”……解说员的动情讲解,配合数字史馆内的声光电,历史的厚重感和传承的使命感扑面而来。在烈士墙边“穿越时空的对话”留言板上,“红旗汽车连”的红旗车驾驶员写下“最好的传承就是像英雄一样去战斗”的深刻感言。
“数字史馆的使用,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史馆运维人员告诉记者,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持设备在网络上进行浏览,在无网环境下,也可将展示系统与数字资源整体打包,实现离线浏览,满足了偏远分散点位官兵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让官兵在不同环境下了解和学习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打造一个共享、开放、全时的网上精神家园。”该基地领导表示,下一步基地还将根据运行情况和官兵反馈,不断优化数字史馆,为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提供历史启迪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