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960年11月,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连队政治工作会议,邀请两位来自基层的代表作报告。一位是战士标兵、工兵10团运输连战士雷锋,一位是干部标兵、工兵7团教导队排长赵明才。会议期间,两人同住一屋,一起谈学习、聊工作,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战友。此后,他们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并相约“要做党的好战士”,努力做出优异成绩向党汇报。
雷锋牺牲后第二年,赵明才调任工兵7团1营3连副指导员,此后一直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直至1986年退休。担任连队副指导员时,他带领官兵参加全军大比武,取得优异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作为先遣连指导员奔赴前线执行作战任务时,他带领官兵排除各类炸弹500多枚,为大部队前进开辟通道……
谈及往事,这位89岁的“老政工”坦言,当年与雷锋的那句约定,仿佛一面悬在心上的镜子,让他在遇到事情时总要问问自己,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总要问问官兵:怎样做一名党的好战士?
让我们聆听赵明才的讲述,从他的经历中感悟初心,汲取力量。
怎样做一名党的好战士
■赵明才
图①1963年,时任副指导员的赵明才(左一)利用休息时间为群众做好事。图②1962年,时任排长的赵明才(前中)指导战士进行战术训练。图③1984年,赵明才任江苏省原溧水县人武部政委时留影。作者供图
1963年,我所在的工兵7团1营3连奉命执行一项野外训练任务。那时,我担任连队副指导员不久,满腔热情希望以执行这项任务为契机,把思想政治工作跟上做好。
训练间隙,我从这个班跑到那个班,拿着喇叭到处喊,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有同志对我提出批评,说我在训练场上东跑跑、西转转,“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很难捕捉到官兵的真实想法。
大家的批评引起我的深思。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作为基层政治干部,我只是在现场转,没有深入训练实际摸排官兵情况,怎么能了解大家的“活思想”?
集思广益听取官兵意见,我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战士一起练、一起干,从实干中发现问题。思路一变天地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到一些执行训练任务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1964年,为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全军掀起练兵比武热潮。团里决定在我们连选一个班进行试点,经连队党支部集体研究,选择了基础较差的五班。党支部的考虑是:选择五班做试点,既可以通过针对性训练让这个班跟上来,又可以倒逼我们下一番功夫,在暴露问题、整改问题中获取更多经验。
五班参加比武的课目是应用地雷,难度较大、危险性高。到五班蹲点时,我反复对战士们进行思想发动,调动练兵热情,激励大家只有把训练做到最扎实,才能磨砺出真功夫。
一次设置应用地雷,我看到战士们接线时动作有快有慢。本来,由于战士有老有新,技术有高有低,接线速度不同是正常现象。可仔细观察,我发现接错的有不少是平时基础不错的老兵。我想起一位老兵在作业前说的话:“平时训练,地雷不响没啥了不起的,又不是真打仗……”
透过言行看思想,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实战意识树得不牢的表现,随即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告诉大家在训练中要有“钉钉子”一样的“挤劲”和“钻劲”,杜绝麻痹思想,把技能练硬,把战术练活。
之后一段时间,我在扭转战士思想上持续用力,不见成效不收兵。一天早晨,训练场积着雨水,我提议练习匍匐动作,并带头练起来。有战士提醒我“快爬到水里了”,我跟大家说,打起仗来可不管是水是泥,平时就要练就过硬作风。经过经常性教育,战士们“练为战”的意识显著增强,训练作风越来越扎实。
带领五班备战全军大比武时,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为保障训练顺利进行,我花了半个月时间精心备课,写下一大摞教案,没想到第一堂课就搞砸了:大多数战士反映难度大,听不懂、记不住。我意识到当时大家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既听不懂讲解,也做不好笔记,更谈不上理解。简化理论和计算,加大实际操作时间,讲解中多打比方……在一次次与战士的沟通中,我先后37次修改教案,让教学内容既符合训练目标,又贴合官兵实际。训练场上,我们通过互帮互教的方法,成百上千次练习动作要领,直至将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1964年夏天,我和五班战友一道,赴北京参加全军大比武。我们一路过关斩将,演示的应用地雷技术得到首长肯定,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个人也获评优秀教练员一等奖。那次赴京比武,我在天安门广场拍下一张军装照。站在天安门城楼前,想起自己与雷锋的约定,想起带领战士摸爬滚打的日日夜夜,我不禁心潮澎湃:做党的好战士,以优异成绩向党汇报,这是每一名革命军人的忠诚使命。
枕戈待旦,一朝出征。1965年7月,接上级命令,我作为先遣连指导员,与连长带队奔赴前线执行排爆、侦察等作战任务,为大部队前进开辟通道。时值雨季,官兵在泥泞的丛林中跋涉,在潮湿闷热的掩体里宿营,面临严峻考验:腿和脚被泡得化脓,脓水、血水混着泥水;宿营时,要先把厚厚的腐殖质铲掉才能搭帐篷,蚂蟥叮得身上疼痛难忍,被子上血迹斑斑;长期吃不上绿叶蔬菜,不少官兵得了夜盲症。
上有敌机盘旋,下有环境考验,如何才能完成任务?作为连队党支部书记,我在支委会上跟大家讲明一点:我们不占“天时地利”,就在“人和”上做文章。越是艰苦,越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官兵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我们组织连排干部连夜到各班开会,正面引导官兵思想,鼓励大家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围绕丛林作战特点,发动官兵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将拆弹技术编成便于记忆的顺口溜;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哪里有危险就要冲向哪里,叫响“胸怀朝阳上战场,排弹扫雷当先锋”的口号。
一次为排除险情、获取炸弹资料,一个班的战士不分昼夜连挖带刨,终于清除岩石和黏土,在7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一枚重磅炸弹。要拆除引信,先要徒手锯开炸弹,人人手上磨出血泡。休息时间,班长郭经玉和4名战士又去拆弹,不幸发生爆炸,英勇牺牲。
一次排除磁性炸弹任务中,班长刘长春知道这种炸弹危险大,硬是让战友离开,独自一人排弹。就在任务快要完成时,炸弹突然爆炸,这名服役8年、连续6年被评为“五好战士”、3次荣立三等功的老兵壮烈牺牲。
战场上拼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军人的血性胆气。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用鲜血和生命为全连官兵补足精神的“弹药”,立起前行的路标。
回忆至此,我的思绪还在时空隧道中翻飞,往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期望新时代官兵发扬好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让“生命线”不断线、接力传,争做党的好战士,以优异成绩向党汇报。
(肖刚、王贵保、练红宁整理)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