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三军大会师的张浩
■王天津
张浩,1897年2月出生,湖北黄冈人,原名林育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曾先后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工会国际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八路军一二九师首任政委、中央白区工作委员会和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无论是领导工人运动、冒险回国带回共产国际最新精神,还是关键时刻说服张国焘北上促成红军胜利会师,张浩都毫无怨言坚决完成,一生忠心为党为国,堪称楷模。1942年3月,张浩因积劳成疾,在延安病逝,毛泽东亲自扶棺,并题写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对张浩的一生予以高度赞扬。
身先士卒,工人运动的“闯将”。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张浩受组织委派到长沙望麓园织布厂担任技师兼党支部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张浩看到工人们士气低落,他就给工人们讲述大罢工中施洋、林祥谦两位烈士无所畏惧、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教育和鼓励广大工人,增强在困难面前的战斗勇气和信心。5月,由于长沙人力车老板不顾工人反对,擅自加租,上千名人力车工人举行大罢工,张浩作为总指挥,身先士卒,带领工人上街请愿游行。此时,长沙又发生了日本兵枪杀长沙市民的惨案,他当机立断决定将工人大罢工引向反帝国主义斗争的洪流,最终长沙人力车工人大罢工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1925年受党组织派遣,张浩化名林春山,到上海组织工人运动。12月初,由上海总工会等团体发起,在上海闸北区青云路召开了万人“反奉倒段”游行集会,那天天气异常寒冷,但群情激愤,“打倒段祺瑞”“推翻军阀”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当局出动了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包围了会场,企图冲散集会群众。就在这紧要关头,张浩带领数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身穿工人服装、呼喊响亮的口号从杨树浦方向赶来,他毫不畏惧,挥动手臂迎着刺刀与军警搏斗,头部、腕部、胸部都被敌人刺刀戳伤,血流如注,衣服顿时染成了红色,张浩忍着剧痛仍大声高呼:“弟兄们,我们要反对屠杀中国人,我们要反对帝国主义……冲啊!弟兄们!”在他奋不顾身的精神鼓舞下,工人群众抬起浑身是血的张浩,奋力冲出军警包围,按预定计划游行示威,英勇悲壮,震动淞沪。张浩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赢得了广大工人群众的钦佩和信任,经此一役,工人运动闯将“林春山”(张浩的化名)的鼎鼎大名便流传开了。
冒死为党带回“共产国际的声音”。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张浩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正在长征途中,为了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恢复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代表团决定派一位同志回国,而且要求路上不能携带一字一纸。由于当时回国之路沿途关卡重重,回国同志的人选也就变得极为谨慎,代表团成员一致认为:这位同志不仅要意志坚定、机智勇敢,还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威望,并且必须是国内同志们信任之人。经过慎重考虑后,党组织最后把这一重任赋予张浩。张浩态度坚决地接受了这项光荣而极其艰巨的任务,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他便将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的《八一宣言》以及密码本等内容反复背诵,强记在脑海。
9月,张浩假扮成商人从莫斯科出发,先至外蒙古,然后从外蒙古步行回国,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九死一生穿越了茫茫的沙漠和戈壁。当他到达宁夏进城时,意外发生了,由于浓重的湖北口音,引起了国民党军队守城连长的怀疑,被无端地扣留。为了完成党交代的重要任务,早日联系上党中央,张浩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毅和机智,他主动讨好守城官兵,帮助他们干活,渐渐地和连长也熟了,扣留一个多月后,守城连长从他身上也没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最终将他放行了。
张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十分高兴,紧紧地握着他粗糙的手说:“我们的工人朋友啊,转眼就10年没见了,听说你为革命吃了不少苦,是你给我们送来了共产国际的指路明灯,还有一双顺风耳呀。”随后,在瓦窑堡召开的六届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张浩向党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中共代表团发布《八一宣言》的经过,党中央完全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同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方针,张浩带回来的“共产国际的声音”为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时刻促成红军胜利会师。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极具政治野心,在得到红军总政委职务后仍不满足,还想争夺党内更高的职务。张国焘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又是党的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六届四中全会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1935年10月5日公然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中央”。在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紧要关头,党中央决定,由张浩做说服张国焘率四方面军北上的工作,主要考虑:张浩对党绝对忠诚,党性原则强,顾全大局,党内资格老且有较高的威信,又是我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而且当时张国焘成立所谓“中央”,没有经过民主选举,也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和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
当时张浩有其为难之处,因为在离开莫斯科回国时,张国焘未另立“中央”,所以共产国际也没有赋予他解决张国焘问题的任务。张浩毅然决定接受党中央交给的艰巨任务。基于对军事斗争策略的灵活运用,张浩给张国焘发电报,他是奉共产国际委派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并带有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问题新的意见。张国焘在复电中继续攻击党中央的政治路线,但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还试图拉拢张浩。张浩不为所动,继续致电张国焘,并严正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路线,张国焘对中央的原则上的争论提交共产国际解决。随后张国焘的思想发生了松动,因为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他所谓的“第二中央”也就站不住脚,在党中央和张浩做了大量工作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张国焘最终被迫取消自己的“伪中央”,并同意北上。张浩为红军三个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党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