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行进中国”丨调研行海南的三张新“名片”

来源:人民网 作者:叶蓁蓁 吕骞等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4-09-06 15:08:25

人民网“行进中国”海南调研采访团

编者按:

在“行”中,看见“进”的中国。今年5月,人民网启动“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340名年轻记者,耗时2个月,走访31个省区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余个基层一线点位深入采访,“即采即发”“边采边发”,推出融媒体作品600余件,各平台总阅读量超11亿。

8月13日起,人民网分“创新中国”“品牌中国”“投资中国”“活力中国”4个主题,陆续推出“行进中国”调研行系列深度报道,聚焦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展现各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椰风海韵、碧海蓝天、热带雨林,这是海南给人的第一印象;商业航天、南繁育种、医疗旅游,这是海南自贸港“解锁”的全新篇章。

在文昌,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整装待发”;

在三亚,“南繁硅谷”正为我国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在万泉河畔拔地而起;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拥有“改革”“开放”“创新”三张新“名片”的海南,承担着“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这一历史重任。

改革——

先立后破,特色产业茁壮成长的海南

“几乎每天早上,这里都会‘堵船’。”在三亚鸿洲游艇码头,“艇长”王小强指着前面扎堆出海的游艇说。

超1400艘——“千艇之城”三亚,已跻身国内拥有游艇数量最多的城市。从“高端奢华”转为“服务大众”,今年上半年,三亚市游艇出海约5.8万艘次,接待游客约36.7万人次。

三亚游艇出海时“千帆竞发”的场景。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游艇产业火热的背后,是海南勇于突破,以改革促发展,将自贸港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不懈努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2025年前实行“一负三正”“零关税”清单,其中包括对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

“正是‘零关税’政策叠加从传统观光式旅游到深度体验式旅游的行业转变,造就了如今三亚游艇火爆的场景。”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邮轮游艇部副部长高永宁说。

近日,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博鳌超级医院,患有先天性传导性耳聋的东东(化名)接受了骨传导手术。世界对于这个8岁的男孩来说,终于“有声”了。这台手术所需的骨桥植入体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但在乐城先行区,“这个可以有”。

乐城既是海南自贸港的重要先行区,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区域。如今,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械,乐城先行区已完成了412例全国首用,已有超7万人次受惠。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贾宁表示,这里已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

近五年来,乐城先行区接待医疗旅游人数年均增长56%,营业收入年均增长65%,特许药械使用人次年均增长超200%。

以改革为动力,如今的海南“旅游+”新业态全域拓展,现代服务业释放强劲动能,高新技术产业亮点纷呈,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开放——

乘风而上,物流、商流、数据流交汇的海南

近日,一架来自卡塔尔航空的波音787宽体飞机,在位于海口美兰机场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完成整机喷涂后,缓缓滑出机库,飞向无垠的蓝天。

据悉,这已经是今年完成喷涂的第4架卡塔尔航空所属飞机。

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一架来自泰国的飞机正在检修。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

为什么如此多境外企业成了“回头客”甚至“常客”?

“维修基地技术过硬、服务到位、便利性强。”海口综合保税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宋豪强说,得益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独特政策优势,节约成本成了吸引境外企业的一大“法宝”。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业务类型实现全覆盖,实施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政策。同时,海关可以在海口美兰空港一站式维修基地的监管区内,直接进场监管查验,节省许多报关环节,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

8月19日,在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的监管下,一票来自泰国的国际中转日消品与海南本地的出口货物在洋浦港口岸国际中转集拼作业场地完成拆箱、分拣和拼箱作业,顺利通关放行。

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的首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该业务的落地实施标志着洋浦港口岸实现了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全流程贯通,对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年来,随着相关配套的政策逐渐落地,洋浦港的货运量逐年不断突破新高,连续3年增速位列百万标箱以上海港全国第一,已有超900家航运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在洋浦注册落户。

不只是有形的货物贸易运输,无形的数据流动也选择在海南出海。

为企业出海提供“身份证号”服务的机构海南邓白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去年通过了国家网信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是海南省首个通过评估的企业。

从三个人到几十个员工,邓白氏中国区业务副总裁兼新兴业务部总经理康凯感慨:“两年多时间里,遇到的问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政府部门的回应。感受到海南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体验到海南积极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解决企业诉求和问题的速度。”

来自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全省实有外资企业9170户,同比增长18.87%。

创新——

聚力图强,新兴产业集聚成势的海南

一座科技新城,从无到有,短短5年,拔地而起;

一个安居房项目,“拿地即开工”,到交付仅10个月;

一件专利授权,只需要40天至90天;

…………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最令人惊叹的是速度。而这样的速度,源自改革和创新。

5年间,崖州湾科技城汇聚省部级及以上科创平台34个,吸纳高层次人才2600多位,入驻企业超过万家,累计营收接近千亿元。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年轻的科研人员专注于实验工作。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

科技新城,聚链成群。三亚除了阳光、沙滩、椰林,早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9月至翌年5月,就有大批农业科技人员“追着太阳跑”,到三亚一带的“天然大温室”进行育种工作。

目前,海南集聚了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三亚崖州湾正逐渐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向种图强”“向海图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主阵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更新迭代,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正呼唤着次数更多、频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商业航天发射模式。

文昌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用行动回应着市场的需求。2023年年底,在毗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片工地上,建起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今年6月30日,该发射场正式宣布已具备执行发射能力,将于下半年迎来首次火箭发射。

航天不仅是“事业”,更是“产业”。在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郭强眼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成,不仅补齐了商业航天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加速了各种要素向文昌聚集。

原来一年仅个位数的发射次数,随着商业航天的到来,“成熟之后,预计到时候‘周周有发射’。”届时,高频次的商业火箭发射,更能吸引越来越多“追火箭的人”。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未来,在文昌聚集的不仅是商业航天企业,更有航天旅游。“向天图强”在这里踏上新途。(叶蓁蓁、吕骞、李楠楠、李正、方经纶、王庆芳、席秀琴、毛雷、李学山、孟凡盛、符武平、牛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