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江西瑞金,一架飞机腾空而起冲上云霄。碧蓝天空下,机身掠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红军烈士纪念塔,稳稳降落在赣州瑞金机场。
今年7月,赣州瑞金机场校验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距离正式通航迈进重要一步。机场通航后,将惠及周边680多万老区群众。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谈到瑞金建政时曾感慨:“在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中的奇迹!”
今天,瑞金国际陆港货物装卸高效有序,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运营,复兴号动车组疾驰穿行……瑞金不仅有了高铁,更即将迈入航空交通新时代。群山怀抱中的“共和国摇篮”,掀开高质量发展新的一页。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字字句句,饱含着习主席对红色土地和老区人民的深情牵挂。
75载长歌奋进,从红土地一路走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
江西于都,富硒脐橙让种植户捧上“金饭碗”;山东临沂,“蒙阴蜜桃”跻身区域百强品牌;安徽六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成为新名片……202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20个重点城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新走进革命老区,感受愈发年轻的老区新貌,感受振兴发展的坚定步伐。
红色热土从“新”出发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革命老区振兴新貌一瞥
■解放军报记者 佟欣雨
初秋时节,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乡村迎来丰收季。南瓜、辣椒、苦瓜、笋干等农作物晾晒在农家房前屋后,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丰收图景。新华社发
“红飘带”与“金飘带”
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
舞台上,公益演出《长征组歌》慷慨激昂,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用歌声讲述“红飘带”的故事。
冷链物流园里,数据屏幕上的电子地图标示出一条条物流线路,汇成“金色飘带”。沿着这条“金飘带”,香甜可口的赣南脐橙发往全国各地,走上群众餐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赣南脐橙、富硒蔬菜、毛竹制品……农业生产迈向规模化、专业化、智慧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个个乡村产业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土特产驶上产业化“快车道”。红色土地上,老区群众喜迎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和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的保驾护航,让老区人民挑上“金扁担”,端起“金饭碗”。
在宁都县东山坝镇石湖村智慧果园,偌大果园里看不见果农的身影。
“在电脑上点点鼠标,灌溉、施肥都能完成。用上新科技后,省时、省力还省钱。”果园负责人李国栋介绍,在科技部门帮助下,果园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他们将整个果园划分成多个区块,每棵果树单独编号,建立3D模型。针对不同区块的自然条件,对温度、湿度、土壤元素进行监测,再将精准调配的“营养液”通过滴灌管道输送到每一棵脐橙树下。
无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老区人民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根脉,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未来,走出一条条革命老区振兴新路。
湖北红安,共和国唯一以“红”命名褒奖的县域。
前段时间,红安县致富带头人韩德校在网络平台用“散装英语”向国内外推荐红苕粉丝的视频,吸引大批网友关注,成功火出圈。“我们虽然说的是‘散装英语’,但是很多人说我有一股自信。我的自信心来源于我们的红安,来源于我们的红苕和身后的乡亲们。”韩德校说。
红安热土,不负“苕”华。红苕产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种植面积24.2万亩,产量59万吨,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16位;加工销售企业45家,开发系列产品100多种,入选全国首个甘薯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革命年代用来填饱肚子的红苕,在新时代丰满了农民的“腰包”。革命老区的广大乡村踏上全面振兴之路,一张张笑脸,跃动在希望的田野上。
六盘山脚下,陕甘宁蒙革命老区农民篮球邀请赛在宁夏固原火热开赛。没有大牌球星,没有灯光绚丽的球馆,简简单单的场地,两只篮球架,场上球员挥汗如雨,乡亲们助威声震天响起。
球赛引来八方贵客,老区村寨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更让年轻人看到日新月异的家乡。乡村全面振兴的老区故事,正如赛后主持人激情洋溢的解说:“它永远没有结束,它的故事会在这里一直写下去!”
“大湾区能做到的,老区也能做到”
从陕西西安出发向北,塬梁沟峁间,通往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西(安)延(安)高铁建设正酣:新尚家沟隧道贯通,铜川跨包茂高速公路特大桥连续梁合龙,控制性工程武家塬隧道全隧贯通……
这条全长约300公里的“红色高铁”,串起富平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洛川会议旧址等红色地标,不仅寄托着沿线群众便捷出行的殷殷期盼,还承载着振兴革命老区的重要使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坐着高铁去延安。”高铁通达,将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助推延安迈出开放发展的脚步,提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从闭塞之地到开放前沿,革命老区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离不开发达地区的热情援手,愈发显得格外沉甸甸。
“大湾区能做到的,老区也能做到。”这是赣南人民喊出的坚定口号。
伴随嘹亮的汽笛声,一列满载家用电器、家具、机械设备等出口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启动,经霍尔果斯口岸驶向远方。
不远处,一列全程冷链的生鲜进口班列驶入港区,来自大洋彼岸的海运货物,从广东深圳经铁海联运抵达赣州。
“一瓶果汁、一棵蔬菜,看似价值不高,但通过铁海联运全程冷链实现进出口,对铁路安检、通关效能和口岸衔接提出更高要求。”赣州国际陆港相关负责人刘立平介绍,生鲜冷链专列的开通是赣州国际陆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赣南老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生动展现。
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革命老区有了新使命。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如何实现赶超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走老路或低水平的重复路,肯定不行。必须有开放创新的远见,对标一流。”赣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赣深组合港模式启动,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2022年6月,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首发……“组合港模式使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减少约40%的运输时间,运输成本可降低30%。”刘立平说。2023年3月,赣州国际陆港开通首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专列,加速融入全球最大自贸区。
这是产业转型的深度融合,更是发展理念的全面接轨。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架起一座座承载着“老区精神、湾区思维、特区速度”的“连心桥”。
2024年6月,连接川陕革命老区腹地四川巴中、南充的巴南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图为列车经过仪陇县朱德故里景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一方山水间的红绿交响
一场秋雨过后,漫步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万亩茶园的小道上,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茶园里云雾缭绕,自然景观与乡村风貌相映成趣。这座茶园不仅是农业产业园,还成为许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万亩茶园内,以“茶创”为主题的云上茶歇、树屋式茶宿、茶海绿道、茶文化一条街建设有序推进,将数字有机融入农业、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打造花园数字乡村。
青山绿水掩映间,还有一抹鲜红高高飘扬。
大柘镇泉湖寺,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每天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管理员包琳莉将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风雨无阻。2022年,前任管理员、89岁的老党员朱宗鹤光荣退休,结束了坚守20年的“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将一面崭新的国旗郑重交到25岁的年轻党员包琳莉手中。在他们身旁,大柘小学的孩子们学红色读本、演党史话剧、颂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绿色新丽水”与“红色浙西南”汇集于一方山水,这是革命老区独有的“红绿交响”。
夜幕降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红色朱村文化旅游区灯火通明,照亮了“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的座座展品。来自光伏板的“绿电”点亮了这座红色村庄。
在村头的一座“电力彩虹驿站”里,不时有游客走进休息纳凉,充电器、饮水机、微波炉等共享设备免费向游客与村民开放。支撑这些电器运转的电能,全部来自屋顶的光伏板。
“我们在驿站屋顶铺设30千瓦的光伏板,安装10千瓦时的储能装置。光伏板发出的电一部分可以直接供驿站即发即用,另一部分可以存储到储能装置里。储能设备留出驿站夜间使用的能量,剩余部分就可以直接进入国家电网。”国网临沭县供电公司彩虹党员服务队队员张江介绍,目前该驿站已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所以当地村民又叫它“零碳小屋”。
星罗棋布的光伏板,离不开“红村绿电”平台提供智慧管理服务。在平台后台展示页面,景区内各个展馆的用电数据实时显示,还可针对各场馆的能耗情况进行分析。
红,是革命的底色;绿,是希望的颜色。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井冈山叫响“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踏上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这句口号早已升级为“红色最红、绿色最绿、发展最优、治理最好,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全新奋斗目标。
红绿交相辉映,映照着老区儿女在追求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奋进的身影。
一线见闻
大别山下见证产业蝶变
■江亚男
“用铁冲香菇做酱,菇香浓郁,鲜香微辣,粒粒香菇有嚼劲,欢迎下单。”近日,在安徽省金寨县铁冲乡铁冲村电商运营中心直播间里,村党支部书记易思维推广村民种植生产的香菇酱,屡屡冲上当地带货榜第一名。
另一边,短视频博主“铁冲姑娘”将摄像头对准正在搭建的铁冲乡高畈村“乡村音乐节”现场。镜头里,青山如黛、绿草茵茵,令人向往。开播还没一会儿,直播间里就吸引了不少观众。
种植香菇和油茶、养殖黄牛和梅花鹿、生产香菇酱和鹿茸酒、建设农旅生态园……2021年以来,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三级军事机关助力铁冲乡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出“一村一品”、农旅融合的生态产业链。如今,三产融合、点面开花,产业聚合效应逐步释放。
“助力老区振兴,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金寨县人武部领导介绍,铁冲乡位于大别山腹地,曾是红二十八军指挥部所在地。自1992年以来,三级军事机关怀着对老区的深情厚谊,选择铁冲乡作为定点帮扶对象。32年来,一茬茬官兵矢志不渝,把真情和汗水洒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帮扶的重点转向产业振兴。他们通过支部共建方式,结合各村产业发展历史、自然资源等因素,量身定制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以蚕桑、茶叶、油茶等传统产业为主,灵芝、黄缘闭壳龟、梅花鹿、豆丹等特色产业为辅的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三级军事机关党委通过调研,帮助铁冲乡确定“多彩乡村 养心铁冲”发展理念,围绕“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线路、村村相联通”的帮扶思路,结合该乡空间布局发展农业旅游。
铁冲乡党委书记张尹迪介绍,铁冲村紧扣红色文化主题,以红二十八军红色基因传承和军地共建为主线,聚力打造国家级红色美丽村庄;李桥村和高畈村紧扣花海主题,沿中国红岭公路和长江流域,打造“赏花观景游”“野趣露营游”“田园观光游”“精品民宿体验游”等多元化旅游项目;张店村、前营村、长河村紧扣生态主题,串联黄缘闭壳龟亲子体验中心,线路多、项目丰富,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提升游客游玩体验。
秋日走进铁冲,一步一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今年3月,该地还承办金寨县首届山地半程马拉松赛事,结合望春谷万亩玉兰花和杜鹃岭万亩映山红花期,吸引游客2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发展。
蒙山沂水盛开育人之花
■聂旺沙 申明明
“李叔叔来了!”近日,第80集团军某部机关干事李汉振再次走进山东省临朐县八岐山军民同心小学,给学生们送来新学期所需的物资和学习用品。师生们看到这位老熟人,纷纷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学校顿时热闹了起来。
八岐山军民同心小学地处沂蒙革命老区,五井战斗等革命故事家喻户晓,红色历史底蕴深厚。2019年建校之初,第80集团军便与该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也是从那时起,李汉振开始负责对接国防教育阵地和红色教育课堂建设以及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看着学校建设一天比一天好,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我的工作动力也更足了。”李汉振介绍,近年来,部队积极协调地方投入资金推进“八一爱民学校”建设,专门为该校打造国防教育阵地,并每年派遣官兵向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协助开设国防教育课,编订国防教育校本教材等。
走进八岐山军民同心小学,迎面是颇有气势的同心楼,右侧是同德楼,寓意军民同心同德。“烽火岁月的沂蒙山区,户户忙支前、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官兵以故事会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述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革命故事。今年秋季学期伊始,部队还组织“红军精神进校园”活动,遴选10名一等功臣、红军连队官兵,走进学校为师生宣讲部队优良传统和改革强军新风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志向、坚定理想信念、争当红色传人。
随着一声令下,无人机迅即起飞,时而绕桩避障,时而悬停侦察……在该校无人机模拟室,六年级学生衣艳秀体验了一次无人机飞行。体验结束后,衣艳秀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有意思更有意义!”据悉,该集团军为学校打造富有军队特色的无人机模拟室、无人机训练室,包括13套模拟系统、24架无人机和8架战斗机模型。学生们通过学习无人机操作技巧,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此外,他们还常态邀请师生赴部队参观,体验军营生活。在某旅“战旗林”前,学校少先队员重温入队誓词,铮铮誓言响彻营区。校长王金德说:“部队紧盯育人抓帮扶的一系列举措,让学生们既能感悟人民军队的革命传统和国防科技创新成果,又能传承爱国精神、培塑国防情怀,助力学校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