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第八十集团军某旅“四平立功营”官兵这样祭奠英雄老营长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代 鹏 杨 沅 刘宝瑞 责任编辑:王韵
2024-04-03 06:18:30

清明节临近,第八十集团军某旅“四平立功营”官兵来到老营长墓前——

仰望山间那处精神高地

■代 鹏  杨 沅  解放军报记者  刘宝瑞

“老营长,我们来看您了!”清明节临近,第80集团军某旅“四平立功营”营长顾志恒,带着下连不久的新兵和官兵代表前来祭奠老营长,表达崇敬和哀思。

老营长梁希武是辽宁本溪人,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后来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中弹负伤。1956年,由于劳累过度导致旧病复发,梁希武病倒在岗位上。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将我葬在训练场的后山上。”

遵照老营长的遗愿,官兵含泪将他葬在距离营区不到3公里的一处山坡上,墓碑朝着营区的方向。大家说,这样一来,老营长就能一直看着他所热爱的部队了。

墓地远离繁华的都市,周边生长着几棵松柏和一片灌木丛。60多年来,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都会前来看望老营长。这座象征忠诚与奉献的石碑,早已成为大家心中的精神高地。

“向老营长敬礼!”墓前,顾志恒领礼,官兵郑重地向老营长敬礼。自从来到这个营,每年清明节,顾志恒都会带下连新兵前来打扫墓地。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种追思与缅怀,更是一次与老营长跨越时空的相见。

献花致敬、清理杂草、擦拭石碑……站在老营长墓前,二级上士李宏键思绪万千。12年前,他从辽宁本溪应征入伍,来到部队放下行李便和战友上了“入营第一课”——到后山祭奠老营长。新兵时的第一课,早已成为李宏键军营生活的“必修课”,不管是工作中遇到了难题,还是思想上有了困惑,他都会绕着营区走一走或到老营长墓前坐一坐。

“想到老营长拼搏奋斗的一生,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努力的目标也会逐步清晰起来。”如今的李宏键是单位重点培养的专业骨干,多次带领战友在重大任务中攻坚克难、表现出色。他说:“每次来祭奠老营长,我都暗暗告诫自己,当兵就要像老营长那样,平时真抓实干练好本领,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

虽已不在营里任职,该营“大功一连”原政治指导员苗朕也专门来祭奠老营长。山风吹拂,松柏微动,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4年前,苗朕到“大功一连”任政治指导员,到任当天便沿着弯曲的山路徒步走到墓碑前,向老营长“报到”。

“这是营里的传统,干部到岗任职都要到老营长那里‘报到’。”苗朕说,向老营长“报到”除了表达敬意,更重要的是在先辈面前立下干好工作的决心,激励自己不断奋发努力。

第一次上山祭扫,梁希武的故事就在苗朕心中扎下了根。抗美援朝战场,梁希武带兵追击溃散之敌,行至一处山地时人困马乏、干粮不足,大家士气有些低落。看到这一情况,他二话不说扛起30多公斤的后驻锄,走在队伍最前面。这一举动鼓舞了战友,大家快步跟上、追击逃敌……

“行动是最好的榜样,身体力行就是无声的号召。”苗朕说,老营长的故事让他深受启发,每当工作中遇到难题,自己就学着老营长的样子“身先士卒”,很快在连队打开了局面。后来,他将收集到的关于老营长的故事汇编成册,成为单位新排长培训、带兵骨干集训的教材。

在一级上士苏钦茹看来,老营长当年提出把自己“葬在训练场的后山上”,是一种无声的守护,更是一种殷切的期待。

“先辈的期待是鞭策,也是动力。我必须全力以赴、干出成绩,不辜负先辈期望。”苏钦茹说,自己刚入伍时一度对军营生活不适应,从新兵营干部那里了解老营长的故事后方才知道,“这里是先辈即使离世也不愿离开的地方,是心甘情愿留下来守护的家”。

从那以后,苏钦茹像变了一个人。战术训练,他总要比别人多练几次;雪夜潜伏,总是抢在前面;险重任务,从来不推诿、不逃避……汗水的浇灌,结出甜蜜的果实。如今的苏钦茹,已成为全旅有名的技术骨干。一次实弹射击,炮车发生意外故障。他请缨上阵,凭借过硬技能成功排除故障。

训练结束,苏钦茹面向老营长墓碑的方向,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入伍15年来,他已养成习惯,每完成一项任务或取得新成绩,都要以这种方式向老营长“汇报”。“很多战友跟我一样,受到先辈故事的熏陶,立足岗位奋斗,凭借过硬技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佳绩。”苏钦茹说。

榜样力量穿越时空,红色血脉永续传承。一级上士刘俊波,在炮兵侦察专业一干就是10多年,为单位帮带培养了60多名骨干;战士綦宏昌,考学失利后不放弃,狠抓军事训练的同时不忘学习,终圆军校梦;火炮工程师于文达,经历多次转岗矢志不渝钻专业、搞革新,多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春风送暖,鸟语啁啾。仰望山坡,老营长的墓碑默默矗立。队伍里,年轻的官兵步履铿锵,顾志恒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