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军优良传统中感悟密切官兵关系的要诀”系列谈之二
始终与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樊伟伟
●官兵一致,军队方能上下同欲、攻无不克;同甘共苦,官兵才能生死相依、聚成合力
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率部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由于山上产粮很少,所以挑粮上山便成了一项经常要做的工作。朱德当时已经40多岁,身为军长的他坚持跟战士们一道挑粮,翻山越岭,从不落后。官兵们看到朱德晚上要研究作战,白天还要参加劳动,多次劝他不要再去挑粮,可无济于事。于是,大家就把他的扁担悄悄藏了起来。朱德发现扁担不见后又找来了一根,并用柴刀把扁担削平一块,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就扛起新扁担,出现在挑粮队伍中。“朱德的扁担”生动地告诉我们,我军之所以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欲谋胜敌,先谋人和。”官兵一致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官兵政治上人格上完全平等,调动和集中官兵智慧,建设团结友爱的革命大家庭。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人民军队打胜仗的经验时指出,我军“历来依靠官兵一致,获得了光荣的胜利”。实践充分证明,官兵一致,军队方能上下同欲、攻无不克;同甘共苦,官兵才能生死相依、聚成合力。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再到和平时期的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官兵一致的革命感情、同甘共苦的战友深情,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把广大官兵凝聚成了任何力量也打不垮、摧不毁的战斗集体,激励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光荣传统不能丢,丢就丢了魂;优良作风不能变,变就变了质。随着我军建设所处的时代条件、历史方位发生深刻变化,官兵成分结构、思想行为方式等也呈现新的特点,干部与战士想不到一块、融不到一起、干不到一处等问题在少数单位还客观存在,对新时代赓续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提出了现实课题。奋进在强军新征程上,备战打仗的责任、转型建设的攻坚,都需要全体官兵为之奋斗、为之担当、为之拼搏。越是任务艰巨、形势复杂,越要把密切官兵关系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长期坚持、紧抓不放,立起官兵一致、教管一致、严爱一致的鲜明导向,建设有温度、有实感、凝聚力强的战斗集体,营造向上向善、向战为战的良好内部环境,不断夯实奋斗强军的“情感基石”。
千难万难,官兵患难与共就不难;千辛万苦,上下同甘共苦就不苦。1928年冬,贺龙率领部队转战于湘鄂西深山密林之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和战士们一样一身单衣、一双草鞋,几天吃不上一粒盐、喝不上一口粥。有一次,炊事员想方设法弄到一点盐巴,专门给贺龙炒了一碗辣子。贺龙尝了一口,品出其中有盐,便把这碗辣子倒进了大锅菜里,笑着对炊事员说:“红军嘛,官兵一致,有盐同咸嘛!”作为干部骨干,能不能始终与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必答题。在新时代续写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新篇章,广大干部骨干更应自觉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在工作中与战士想到一块,在行动上与战士打成一片,相互之间不论职务高低、军龄长短、年龄大小,都在生活中贴近、在感情上亲近,持续巩固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培养官兵之间亲如兄弟的革命感情。
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而是时时事事的行动。抗美援朝战场上,彭德怀常说:“我们都知道前线的同志苦,要设身处地,跟他们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为此还立下规矩:国内运来的慰问品,一律发到基层官兵手中,志愿军总部机关一件不留。无数事实表明,践行官兵一致、做到同甘共苦,广大干部骨干尤其不能搞特殊化、当特殊人。对干部骨干来说,搞一次特殊,就失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所以,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战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自觉做到在政治上相互平等、在训练上相互帮助、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关心,真正通过与战士一块苦、一起干换来同心协力奋斗奋进的好局面。
官兵一致,心与心便会紧紧贴在一起;同甘共苦,情与情便会始终融在一起。如果没有平时同甘苦,就难有战时共患难;如果没有平时挡风雨,就难有战时挡子弹;如果没有平时携手共进退,就难有战时生死永相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所在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执行任务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未来战争拼的是体系、打的是联合,各个作战节点互为“后背”和“掩体”,想要赢得胜利,必须确保官兵同舟共济一条心、协调配合如一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战友深情,始终与战士同吃苦、同战斗、同奋进,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每一名官兵,像办自己的事情一样办好官兵的急事难事,切实用官兵一致凝聚起亲密无间、团结奋斗的钢铁集体,用同甘共苦激发出战胜强敌、不辱使命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海军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