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营观察丨学会倾听:带兵的一道“心”课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磊峰 等 责任编辑:孙悦
2023-11-24 06:30:18

编者按

习主席强调,带兵就是带心。带心的方法千条万条,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直抵心灵的“对话”。如果对一些部队带兵育人所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官兵之间上了“心锁”、闭了“心门”。

没有真知深知,谈何爱兵带兵?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经常给思想“换个座”,多听听官兵的诉求,多理解官兵的追求,才能掌握官兵思想、引领官兵成长。作为带兵人,应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真心诚意地平等交流,使官兵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用真情换信任、以真心换共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温度、有实效、有意义。

时代在变,部队的内外环境在变,官兵思想行为特征在变,基层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带兵人更应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抵近人心去做工作,真正让官兵发自内心地信服与接受。只要我们持续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把部队打造成一个上下同欲、生死相依的钢铁集体,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都将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手机端的“书记信箱”里又收到了几封新信件,网上问卷调查最新统计出几组新数据,在外人员管理平台上查找出哪些新情况……说起自己的带兵体悟,第71集团军某旅某营石教导员,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这些“剪不断,理还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纷繁头绪,在石教导员的描述下,显得有条不紊。

“蹲下去、融进去,搭起台、鼓足劲。”石教导员说,这是他在营里抓工作的主要招法。这是他思考的成果,更是官兵众人拾柴的智慧。近年来,该营参加战区陆军考核获第一名,被集团军评为“四铁”先进单位、“练兵备战先进单位”。

学会倾听:带兵的一道“心”课题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李 波 李子怡 李攀奇

铁甲轰鸣,步战车驶向丛林深处,向“敌”前沿发起冲击。黄振宇摄

有形的平台 无形的纽带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战斗打响,在一轮初升朝阳映照下,数十辆装甲车组成的战斗集群,向前发起冲锋……

风尘仆仆走下演训场,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疲惫中透着兴奋。这样的精神状态,很难让人看出,这是第71集团军某旅某营官兵近两个月来担负的第3场综合演练任务。

聊起参训感受,大家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领导安排专人修好了我的作战靴拉链,事虽不大,很暖心”“我建议,利用特殊标识提高夜间紧急出动效率,得到了表扬”……

“辛苦,不‘心苦’。”最终,还是该营石教导员做了精辟总结。

被尊重、被信任、被认可、被关心……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瞬间,每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都可能在基层战士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让官兵一身轻松谋打赢、生龙活虎搞训练、心无旁骛上战场,应当成为基层带兵人努力的方向。

带兵就是带心。这一理念,正深深影响着该营党委一班人——搭建谈心交流大平台,让官兵心声直达。凝聚起的“心”力量,融入了战备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融进了带兵人的一言一行。

在时代飞速发展与官兵多元诉求的碰撞激荡下,在信息网络与传统思维的交流融合中,记者再次感悟到,深知、真爱、良育是带兵之道,更是练兵之要。该营搭建的,不仅仅是有形的平台,更是无形的纽带和桥梁。

战士认真梳理意见建议。黄振宇摄

班长骨干组织班务会。黄振宇摄

兵心笔记:老办法能起大作用

本子是形式,体现的是态度与思路

搭建谈心交流大平台,源于石教导员遭遇的一次尴尬经历。

那天,在和战士聊天时,石教导员脱口而出:“小谢,你有好几个姐姐,家里人是不是挺宠你啊。”话音落下,却半天没人接话。有战士终于打破沉默:“您是不是记错了,说的是小温吧?”

这次尴尬,让石教导员深刻地意识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和战士们谈完心,要及时进行整理,把所得所思所悟写下来,时不时地翻一翻,才能对上号、加深印象。

恰在此时,电视剧《能文能武李延年》热播大江南北。剧中,李延年把战士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上,给了石教导员很大触动。

“新时代的政治工作要创新,但守正是前提。学会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把老办法用成新方法,就能迸发出新时代政治工作的力量。”渐渐地,石教导员养成了定期记录“兵情”的习惯,并把这个随身携带的本子取名叫“兵心笔记”,一方面是寓意把官兵的事记心里,一方面也寓意带兵人要用心。

战士小王性格内向,下连后总感觉不适应部队生活,一度想要退伍,是营连关注的重点人。不少骨干跟石教导员反映:“小王工作中总是和大家格格不入,眼里没有光彩。”

通过聊天,石教导员了解到小王在新兵连时,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观点,爱读书、爱琢磨,很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且入伍动机是端正的。

往后的一段时间里,石教导员在“兵心笔记”中跟踪记录了小王的情况。了解到他有新闻报道的特长后,特意安排连队让他担任新闻报道员,平时注意及时引导和点赞。

后来,小王撰写的多篇稿件被采用。在营里组织颁发流动红旗的时候,石教导员让他代表连队上台领奖。那一刻,战友们在小王的眼神里捕捉到了久违的光彩。

如今,“兵心笔记”发到了班长以上的骨干。本子里主要是记录整理通过谈心谈话和日常观察发现的官兵和单位建设的一些情况。随谈随记录,进行概要式、思路式整理。在该营采访,记者发现不论是骨干点评工作,还是连队召开例会,大家都会拿出“兵心笔记”看一看、讲一讲。

已成为旅里新闻报道骨干的小王总结挺到位:“兵心笔记”看似是一个小本子,但承载的是干部骨干对知兵爱兵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书记信箱:小事办好也不简单

信箱是渠道,回应的是信任与期待

“现在不少基层带兵人都添加了官兵微信,各种民主渠道也很通畅,再打造‘官兵心声直达平台’是不是多此一举?”

面对记者提问,石教导员坦言,起初自己也曾这么认为。

曾经,石教导员多次在全营强调,“有任何需要解决和反映的问题,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发信息”。然而一段时间过去,直接跟他联系的官兵寥寥无几。

有一次,石教导员和几名军士骨干聊天,他问道:“是不是找教导员反映问题,大家有啥顾虑?”大家相视一笑说:“都是些小事,不想麻烦您。”可他却从战士的话里听出“弦外之音”。

当天晚上,石教导员在办公室想了很久。他意识到,一名列兵去找营主官反映问题,在打报告之前内心一定是纠结的。

为了让大家减少顾虑、畅所欲言,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官兵隐私,手机端“书记信箱”应运而生。

“信箱开通当天,我就收到了十几封来信。”石教导员说,一名战士在信箱里向他反映:身份证过期了,没能补办,工资取不出来。对此营里联系机关,很快就为全营身份证过期或丢失的多名官兵集中进行了办理。

记者看到“书记信箱”的“二维码”张贴到了每个班排,明确了保密要求,官兵随时扫码、点开识别就能写信。

“你的小事我当大事办;你的困扰我帮你分担;你的建议我会认真看;你想吐槽也别有负担。”正如石教导员在“书记信箱”首页写到的,自信箱开通以来,诸如办理身份证、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伙食费领报、报考驾校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和答复。官兵真切地感受到重视,“把官兵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变得充满温度、可感可触。

一次,一名战士写信反映,作战靴的拉链坏了,希望有人过来修一下。收到信之后,石教导员调查发现,全营作战靴拉链坏了的战士还不少,训练时很不方便,看到纠察还要躲着走,生怕被通报。

一个拉链看似是小事,却是官兵要面对的“烦心事”。营里第一时间统计了需要修补的鞋子数量,周末协调安排鞋匠师傅集中维修。

一封封信凝聚“心”力量,解难题催生战斗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去年该营参加实弹战术考核取得全旅第一名。

问卷调查:小烦恼呼唤大智慧

问卷是方式,承载的是融入和关心

去年野外驻训期间,石教导员发现一些官兵对伙食保障、洗澡用水等方面颇有微词。

“官兵吐槽的槽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发力点。”秉着这一理念,石教导员随即组织营里围绕官兵现实困难、伙食保障、安全隐患排查和单位建设意见建议进行问卷调查。

与此同时,针对官兵关注的诸如工作节奏、内部风气、伙食保障、急难愁盼等问题,营里逐一进行了梳理和答复,并以公示公告的形式将答复意见发至每一名官兵。此举既回应了官兵关切,同时也进行了教育引导。

“当兵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答复。”无意间听到官兵这样的闲谈,石教导员心头一暖。

通过问卷调查,汇集官兵智慧——

如今,该营定期面向全体官兵征集“致党委的一封信”,广开言路征集官兵对单位建设的意见建议。诸如加装营区广播系统、为连队配发净水器、修建室外晾衣棚、规划建设专业专修室等建议,进入新年度按纲抓建计划。官兵在参与建设中推动了建设,既增强了以营为家的主人翁意识,也立起了各级组织在官兵心中的威信。

通过问卷调查,让数据“说话”——

如今,该营定期组织干部骨干和党员履职情况摸底测评,排名进行公示,让各级干部骨干和党员用群众公论的这面镜子“照一照”。

去年年底,营排名靠后的5名骨干进行了调整,3名评议靠后的党员由党支部进行集中帮带。干得好不好,用数据来说话,有效激励了各级干部骨干履职尽责。

延伸教育:键对键促进心贴心

网络是引擎,紧贴的是需求和认同

吃完晚饭,某连一级上士刘云鹏回到连队大厅。信息视窗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微视频封面吸引住他的目光,他饶有兴趣地点开一个观看,路过的几名战友也一同驻足。

此时,有的官兵已回到宿舍,他们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学习强军APP”,进入“战友+”学习教育群组,逐一阅读观看群组内推送的图文、音视频等学习内容。

“时代在变,对象在变,教育管理形式也要跟着变。”谈起如何让教育管理工作“走心入心”,石教导员介绍说,发挥网络平台资源广、精品多、形式新、时效强等优势很重要,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打破传统思维,才能更好地让教育入脑入心。

石教导员的这一体会,源自该营推开精细化伙食保障的一次实践。常言道:众口难调。一个营的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口味需求更是多种多样,如何让伙食保障精确“到胃”,一度让石教导员和该营的炊事员犯了难。

经过探索论证,该营借力手机网络研发的“智能点餐APP”,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扫码点餐、用餐评价等“一键”即可实现。依靠这款软件,官兵饮食需求在后台一目了然,炊事班结合官兵意见、训练强度和天气变化等因素,精细化调剂菜品,让官兵餐餐有期待、开胃又开怀。

此外,他们还通过“生日助手宝”微信小程序,搜集汇总全营官兵生日,生日当天为官兵推送祝福,邀请官兵到“寿星桌”唱生日歌,官兵纷纷表示“暖心”,有的感慨:“在部队过生日,过出了家的味道。”

对于动散条件下的人员管理问题,该营利用网络便捷、高效、交互等特点,搭建载体提升在外人员管理质效。

他们建立在外人员管理群,将休假、疗养、待转业、学习、集训、出差、住院、陪护8类人员,纳入一体化管理;围绕网赌网贷、酒后驾车等问题,每天发送安全提醒小贴士,每周制作推送教育警示小视频。

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家庭—部队”联管联育机制,营连主官添加每名官兵亲属手机号、微信号,官兵离队当天第一时间向亲属通报乘坐车次、归队时间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在外的“风筝”不断线。

“平台只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让队伍更有凝聚力、战斗力。”在石教导员看来,营队建设还会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而新的平台、新的应对之策,也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