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戍区某师激励帮助基层技术人才攻关创新——
从“敢想”向“敢为”跨越
■方 星 吴 越 黄薇薇
“前方有狙击点,注意隐蔽迂回执行渗透任务!”
冬日,瑟瑟寒风中,一场实战化训练在北京卫戍区某师训练场展开。指挥通信车内,伴随着键盘敲击声,作战指令在指挥链路快速流转,穿透复杂电磁干扰直达一线。接到指令的作战人员准确掌握战场态势,迅速渗透至预定地域……
这场训练,对该师某技术攻关团队意义重大——他们历时多年攻关革新的某新型通信技术,在训练场上得到检验。
该团队一名高级工程师介绍,这项技术聚焦作战中通信领域难题,补齐了信息数据链短板,提高了指挥网络机动部署效率。
建立课题团队帮扶机制、团队项目进展情况直接汇报、项目进入关键期可申请脱产攻关……谈及多年技术攻关经历,这名工程师坦言,新技术从立项研发到检验应用,与师里出台系列举措激发基层技术骨干创新活力密切相关。
“基层官兵常年奋战在训练一线,最清楚战场需要什么。”该师领导介绍,他们突出实战导向,充分挖掘基层技术人才潜能,积极为他们搭台铺路,聚焦人才培养“育、用、帮”3个环节,采取“课题牵引、以点带面、精准成才”培养模式,鼓励基层技术骨干提报课题、深研攻关,让更多“金点子”结出“金果子”,为练兵备战加速赋能。
笔者翻阅该师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发现,他们成立领导小组统筹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实战需求,给技术骨干把方向、定任务,确保技术革新向战聚焦;积极搭建平台,由团业务股室挂钩负责,为基层技术人才开展技术革新给予充分的资金、场地支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让课题组直接与厂家对接,学习先进技术、请教疑难问题;及时通报表彰在课题研究、技术革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兵,立起聚焦备战打仗革新创造的鲜明导向。
战场需要什么,技术革新的准星就瞄准什么;战斗力建设瓶颈在哪里,技术革新的力量就投向哪里。在一系列务实举措激励下,该师越来越多的基层技术骨干积极投身技术革新。他们从“敢想”到“敢为”,不断打破瓶颈、突破难关——
今年野外驻训期间,该师一名基层技术军官发现传统的底盘维修托架搬运困难,影响装备维修速度。为此,他带领团队研究装备结构,成功改装出一款便于携行、功能多样的新式托架,有效提高了野外战场环境下车辆底盘维修效率;
针对某型突击车列装部队后,修理中存在判定故障难度大、更换部件时间长等难题,一级上士张光义创新研制应急抢修设备,可快速启动发动机,并实现通过外接油门控制车辆行进,大大缩短了故障排除时间;
针对当前新式装备电路、气路布局复杂,大幅增加教学组训难度的情况,某连连长带领技术骨干研发出“电控单元和制动系统实训平台”,用于培训教学和模拟训练,帮助修理分队官兵快速掌握维修技能。
为让更多实战指向鲜明的技术革新课题尽快转化为战斗力,该师建立革新课题进度汇报制度,全程跟进帮助科研团队解决课题攻关的难点堵点,并根据完成进度,及时将成果引入训练场检验,做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前不久,该师举办技术人才课题式牵引培养观摩现场会,一批技术成熟、成本可控、效益可观的技术革新成果“亮相”,并陆续推广至训练一线,为练兵备战增添新动能:新装备自动压弹机可大幅提升压弹速度,汽车故障快速检测设备能在很短时间内全面检测车辆故障,便携式心理波动检测系统可在战场上迅速发现并上报佩戴者心理异常情况……
截至目前,该师基层技术革新团队已完成课题研究3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一批技术革新成果应用于训练一线,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换挡提速。
短 评
在基层沃土中孕育创新力量
■李彦钦
习主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随着我军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技术构成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广大官兵立足岗位战位,培塑敢创新的勇气、锤炼善创新的本领、探索会创新的路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官兵是创新的主体。基层官兵身处练兵备战前线、装备使用一线,对武器装备性能底数摸得最准、短板优势看得最清,哪里需要创新、需要如何创新,他们最有发言权。最大限度挖掘基层官兵的创新潜能、激发基层官兵的创新活力,事关部队战斗力生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卫戍区某师多措并举锻造基层技术人才队伍,推动官兵实现从“敢想”到“敢为”的跨越,立足自身岗位取得大批实用、管用、好用的技术革新成果,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速注入新动能。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离不开大批敢创新、善创新、会创新的基层技术人才。各级应着眼部队战斗力建设,从课题立项论证、物资器材配置、科研经费投入、体制机制建设、政策导向支持等方面,对基层技术人才给予大力支持,立起为战而研的鲜明导向,让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为打赢未来战争夯实人才基础、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