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之道 要在得人
——关于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来源:学习强国
43.如何认识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
2021年11月,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习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作出部署。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是伴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展而发展的,体现了对世界军事人才竞争形势的准确判断,蕴含着对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规律的深刻把握。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先强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这一时期,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世界顶尖战略科学家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和优秀留学人员纷纷回国工作,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特别是科技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赋予的使命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人才培养。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就是要夯实强国强军的人才基础,确保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人才总体水平跻身世界强国军队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人才工作在政治整训中守正创新、在练兵备战中全面加强、在深化改革中转型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形势下,我军人才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从国际战略竞争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军事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全方位加强人才工作,掌握人才竞争战略主动权。从战争形态演变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加快构建制胜未来战争的新型军事人才体系。从强军事业发展看,我军正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安排、向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军事理论、武器装备、组织形态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更好发挥人才对强军事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确保军事人员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关键领域人才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习言习语
▶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大计。
▶现代战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人才、人才不足、人才质量不高,是打不了胜仗的!
▶要大胆使用青年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一是必须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组织选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从政治上培养、考察、使用人才,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加强忠诚度鉴别和政治考察工作,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二是必须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战斗力标准,紧盯实战准备人才,强化作战需求牵引,做到打仗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使用什么样的人,不断提升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确保我军人才能够驾驭现代战争、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三是必须面向世界军事前沿、面向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面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适应现代战争加速向智能化演变趋势,前瞻未来战场,加强人才工作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军事人才队伍。四是必须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配置体系,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五是必须深化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一体设计各类人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选拔使用、调控配置和激励保障政策制度,稳定基础法规、健全主干法规、完善配套法规,形成具有军事职业比较优势的人才制度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六是必须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人才工作大盘子中谋划推进我军人才工作,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强军事业中来。
44.如何理解军队好干部标准?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选官任将自古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道难题。对我军来说,怎样选好用好干部关系军队建设大局。习主席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好干部的标准,即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这为我们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
知识链接
古代兵书中的选将标准
古代兵书对选官任将提出一定的标准。《孙子兵法》提出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吴子兵法》提出将帅“四德”:威、德、仁、勇;《六韬》提出为将“五材”:勇、智、仁、信、忠;《三略》提出为将“十二能”:清、静、平、整、受谏、听讼、纳人、采言、知国俗、图山川、表险难、制军权。
选人用人首先要明确标准。我党我军历来重视干部选用标准问题,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为选贤任能、确保干部队伍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后,习主席深刻把握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着眼解决选人用人中的突出问题,鲜明提出军队好干部标准,抓住了把建军治军骨干搞过硬、搞坚强的首要问题,提供了选贤任能的铁尺子,立起了干事创业的风向标。
准确把握军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内涵。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着眼军队建设发展实践,从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构建,体现了党的好干部共性标准与军队特殊要求的高度统一,明确了担当强军重任高素质干部的原则性要求,赋予了军队好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对党忠诚是首要标准。革命军人讲政治、讲对党忠诚,最紧要的是自觉向党看齐。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善谋打仗是核心能力。军队是要打仗的,而且是要能打赢的,军队干部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把打仗本领搞过硬。就是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具有较强的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做到懂打仗、善谋略、会指挥。敢于担当是政治品格。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就是要敢作敢为、敢作敢当,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失误面前敢于担责,在是非面前勇于斗争,兢兢业业把担负的职责履行好。实绩突出是客观检验。干部真实的德才情况日常表现得最充分,评价和使用干部必须看实绩。就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清正廉洁是立身之本。为人是否正派、做事是否干净,这是事关党和军队形象的大问题,也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官。军队好干部标准是选拔干部的原则性要求,在实践运用中,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干部的情况把标准具体化。
按照军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好干部标准明确了,关键是要落到选人用人中去,把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立起来。知人才能善任,考准才能用好。战争年代,看一个干部能力怎么样,主要看在战场上的表现,考验很直接、很直白。和平时期,考验干部就不那么容易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突出政治标准和打仗能力,重视德的考核特别是干部忠诚度的考核,加强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的原则,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我军正值用人之际,对优秀干部的需求很迫切。要把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对看得准的要重点培养,放在备战打仗一线、吃劲要紧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磨练。同时,注意用好不同年龄段干部,让整个队伍都有活力、有干劲、有奔头。
45.如何理解军士队伍是部队中非常基础的骨干力量?
2021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用“军士”取代了“士官”这个长期使用的称谓。从士官到军士,反映了我军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的新变化。军队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的主体在士兵,士兵的中坚在军士。习主席对军士队伍高度重视,强调他们是“部队中非常基础的骨干力量”,要求他们“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这精辟概括了军士队伍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为他们履职尽责、建功立业指明了努力方向。
我军军士制度是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产生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军人员结构只有士兵和军官两个层次。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我军开始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规定部分超期服役的义务兵可以改为志愿兵,留在部队长期服役,标志着我军军士制度的初步创立。198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实行新的士兵服役制度,将志愿兵役制士兵称为士官。此后,我军士官制度在1999年、2009年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制度体系,对于保留和稳定部队骨干队伍、优化兵员结构、增强基层管理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眼实现军事人员现代化,加强军事人力资源制度体系设计,把军队人员分为军官、军士、义务兵、文职人员4类,把士官统一改称军士,改革完善军士政策制度,明确军士是战斗骨干和装备操作维护骨干,是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骨干力量,推动军士队伍的职责使命、发展空间和地位作用发生历史性变化。
军士队伍是把部队战斗力基础搞过硬的关键。军士是我军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人才群体,他们自身军事素质过硬,多为训练尖子、技术骨干、操作能手,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发挥着“兵教头”作用。同时,他们身处一线、身在兵中,同士兵接触最直接,在“兵管兵”、“兵育兵”中发挥着重要传帮带作用,是联系军官和义务兵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全面建设的“酵母”和“种子”。在辽宁舰入列之初,有一支被誉为“航母龙骨”的军士骨干队伍,分布在舰上各个专业岗位,几乎每个人都获得过军级以上单位的表彰奖励。作为中国第一代航母水兵,他们从零起步,通过不懈努力,在航母交接入列前半年就实现全员自主独立操作装备,提前3个多月实现全面接管所有装备。这轮改革后,一些原来由军官担任的岗位改由军士担任,军士参谋、军士分队长、军士教员等一批“军士+”相继出现,军士在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中的地位作用愈发凸显。把这支队伍搞过硬了,强军兴军就有稳固的基石。
军士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战争是体系支撑下的精兵作战,基本作战单元更加精干化、模块化、多能化,很多情况下战场上唱主角的已不再是整建制的部队,而是模块化的小分队,班组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军士越来越成为战场的主角。纵观世界近几场局部战争,连、排、班乃至单兵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大批集指挥、战术、技术、特战等多种技能于一身的高素质军士成为战场“尖刀”。有人形象地说,机械化战争是“师长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营长的战争”,未来战争则是以军士为主体的“班长的战争”。目前,我军建制班班长、武器装备重要操作岗位基本都由军士担任,他们是深化和拓展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力量,在遂行演习演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重大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际军事比赛-2020”中,我军参赛队员中有22名军士勇夺奖项,在国际赛场上展示了我军军士队伍的过硬素质和实战能力。决胜未来战场,必须锻造一支新型高素质专业化军士队伍,真正让当打之年的军士成为“将军手中的利剑”。
46.为什么说文职人员是现代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
在2020年军队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中,一个新的群体——文职人员,与现役军人一样,牢记我军宗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据统计,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伍中,文职人员占三分之一多,先后有105人火线入党、12人火线立功、10人火线晋职调级、12人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充分展现了我军文职人员的崭新风貌。习主席指出,文职人员是现代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逐步成为我军重要新生力量。我军建立实施文职人员制度,不仅有利于官兵集中精力提高军事职业素养,而且有利于优化军队人员构成,节约军队人力资源成本,延揽社会优秀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
文职人员在世界军事发展中应运而生,重视使用文职人员是许多国家军队的做法。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文职人员遍布许多部门和岗位,很多勤务保障人员都可由文职人员担任,数量一般都在现役员额的一半以上。从俄军看,2008年“新面貌”改革之初,现役力量113万、文职人员80万,2011-2016年间现役力量规模在77万至100万间变化,同期文职人员规模增长至88.47万,这其中既有履行专业性服务的高级文职人员,也有在部队和分队中2500多种岗位履职的普通雇员。纵观外军军事力量建设历史和现状,文职人员已成为军事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国国情军情同他们不同,不能简单类比,但合理使用文职人员是普遍趋势和共同选择。
网友心声
▶ 从“橄榄绿”到“孔雀蓝”,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奉献和担当。
▶我的从军梦,又多了一条实现渠道。
▶文职人员名字里虽然有“文”,族谱却姓“军”,强军也有我的份。
文职人员是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军事分工的发展,现代军队呈现出武器装备体系化、组织构成复杂化、岗位分工专业化等鲜明特征,过去由军官和士兵组成的军队力量结构,以及现役人员全部承担指挥、作战、建设、管理和保障任务的状况,难以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需求,迫切需要在现役力量之外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职人员队伍。这支队伍具有专业能力优势,能够为军事运筹谋划、组织计划提供决策辅助和智囊服务,为军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提供智力支持;职业相对稳定,不像现役人员那样受服役、交流、晋升和退役等限制,有利于积累提升专业化水平和保障能力。文职人员的使用,能够将现役人员从大量军民通用、不直接参与一线作战行动的岗位上解脱出来,使他们专注作战、专谋打赢,更好地提高军事职业素养和军队战斗力。
建立文职人员制度,是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战略之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在建立文职人员制度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亲自决策在军队建立职员制度,这是我军首次在军队改编使用非现役人员。1980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军队有些方面的工作人员可以改成文职人员、雇佣人员,不穿军服。这是我军第一次提出使用文职人员的构想。1988年,我军在实行新军衔制的同时,建立了文职干部制度,但由于社会人才市场尚未形成,所有文职干部均由现役军官改任,仍保留军籍和干部身份。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我军文职人员制度正式建立。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我军文职人员在数量规模、专业水平、职业发展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出现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将其作为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加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为建设高素质新型文职人员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军文职人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文职人员在军队教学科研、卫勤保障、国防动员等岗位上担当重任,在训练演习、作战支援、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作用凸显,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
47.如何理解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将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写入其中。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20年9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决定》。习主席强调,健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我们党关于军事人才培养的重大创新,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
我党我军始终把军事人才培养作为大事来抓,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方法。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伴随炮火硝烟创办随营学校、抗日军政大学等教育训练机构,边作战、边总结、边教学,提高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和基本作战技能,形成了我军特有的军事人才培养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军事教育指导思想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转变为通过办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建军人才,创办了以军事学院、总高级步兵学校、后勤学院、军事工程学院等为标志的一大批现代军事院校,极大拓宽了军事人才培养渠道。此后,这种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但总体格局没有大的改变。进入新时代,随着强军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军在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我们重塑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贯通从军队院校教育到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布局,打造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的教育环境,开拓具有我军特色的人才培养新路子。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各自的特色优势,旨在建成全员全时全域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格局。军队院校教育是新型军事人才成长的“孵化器”,重在固本强基,发挥基础先导作用。院校教育具有理论积淀厚实、知识技术密集、人才资源集中、思想交流活跃等优势,主要功能是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次改革后,军队院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塑教学内容体系,深化教学训练改革,形成规范成熟的院校办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格局。部队训练实践是新型军事人才成长的“磨刀石”,重在转化运用,发挥需求牵引作用。部队训练具有联系实战紧密、武器装备齐全、演训活动经常、战斗氛围浓厚等优势,主要功能是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跃升、课堂向战场延伸,使官兵在火热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新体制下,部队训练实践突出抓对接、促转化,关键在于将个体培养融入整体训练,抓好院校所学知识与岗位实践应用有效衔接。军事职业教育是新型军事人才成长的“助推器”,重在补充拓展,发挥导向助力作用。军事职业教育具有学习资源丰富、方式方法灵活、自主按需选学、获取知识快捷等优势,主要功能是紧跟时代、紧贴岗位拓展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提高职业素养,强化职业精神。军事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军事人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岗位履职、紧贴职业发展,打造“没有围墙的战争学院”,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格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既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又功能各异、各有侧重,有机统一于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实践。
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加快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11月,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鲜明提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这一方针着眼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长远大计,深刻把握军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为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必须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军事院校、培养一流军事人才,全面提高办学育人水平。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政治建军要求贯彻到军事教育全部实践中,确保军事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确保培养和使用的人才政治上绝对过硬,确保党和军队事业后继有人。坚持为战育人,打通从院校到部队、从课堂到战场的人才培养链路,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打赢现代战争。坚持一体化布局,推进联合育人、开放育人、全程育人,形成高水平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内涵式发展,深化军事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军事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