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来源:学习强国
34.为什么说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这次全会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我军迈上了改革强军的新征程。习主席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在党的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创立了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在战斗中建设成长,由大刀、长矛加步枪的单一步兵,向拥有炮兵、工兵、装甲兵等多兵种发展,人民军队组织形态逐步实现正规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进行了以精简整编、调整体制编制为主要内容的多次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奠定了军队领导管理指挥体制的基础和现代化军队的基本框架,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完成了由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的全面转型;80年代的改革,迈出了由摩托化到机械化的关键一步,实现了向精兵、合成、高效方面转变;90年代以来的改革,推动我军完成了向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转型,走上了继续进行机械化改造并同时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我军之所以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同我军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时代我军必须向改革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改革的向导。长期以来,受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羁绊,国防和军队改革零敲碎打、修修补补的比较多,改不下去、深不下去的局面一直没有打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成为制约我军发展的严重障碍,严重影响我军战斗力生成和发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不改革,不全面改革,不彻底改革,我军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习主席领导推开的这一轮改革,就是坚持问题倒逼,实施标本兼治,着力攻克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面对千帆竞发的世界新军事革命,面对强国强军事业的时代呼唤,我们必须有赶上潮流、赶上时代,力争走在时代前列的雄心壮志。2014年2月,中央军委成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习主席担任领导小组组长。2015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同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改革工作会议,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轮军队改革是着眼长远的战略筹划,是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谋,基本考虑是为今后二十年、三十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基础,根本指向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轮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通过重塑重构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我军生机活力不断释放、面貌焕然一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上一个新台阶。实践充分证明,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前途也在改革。
35.为什么要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领导指挥方队首次亮相。这一方队从军委机关、五个战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抽组,具有鲜明的联合特质和强烈的备战打仗指向,展现了我军改革重塑后领导指挥体制的崭新风貌。领导指挥体制,包括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两个方面,在军队组织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军队管理和作战的中枢神经。我军新一轮改革,把贯彻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作为根本着眼,确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首先解决“脖子以上”的问题,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个总原则,牢牢坚持这个基石。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立足党情国情军情,在把握现代军队领导指挥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的,有着政治上的深层次考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发挥我们军事制度的优势。改革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这个总原则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新形势下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委高效指挥军队,确保军委科学谋划和加强部队建设管理。这个总原则,着眼于克服长期以来我军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职能合一、建用一体体制的缺点和不足,使作战指挥职能和建设管理职能相对分离,把联合作战指挥的重心放在战区,把部队建设管理的重心放在军兵种,着力构建中央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让战区和军兵种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打破总部制,使军委机关以主要精力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2016年初,中央军委机关更换了新式胸标和臂章,这不仅是换标识,更是换脑筋、转职能。翻开军委机关各部门的职责清单,已找不到“领导”的字眼,代之以“指导”、“负责”、“组织实施”等,这标志着新的军委机关职能定位的改变。我军原来实行的总部制是历史形成的,对推动我军建设发展、保证各项重大任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和任务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职能泛化、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相互掣肘、战略功能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四总部权力相对集中,事实上成了一个独立领导层级,代行了军委许多职能,不利于军委集中统一领导。这轮改革,把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由原来的四总部改为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就是从职能定位入手,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使军委机关真正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
知识链接
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
军委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军委政法委员会、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军委审计署、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
打破大军区体制,使战区以主要精力研究打仗、指挥作战。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向新成立的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指出战区担负着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对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标志着大军区体制的结束、“战区时代”的来临。从军区到战区,补上了我军多年来作战指挥体系的明显短板,实现了从战建一体到战建相对分离的转变。过去的大军区体制,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军区既管作战指挥,又抓部队建设管理。从指挥角度说,平时主要指挥区域内的陆军部队,一旦有事还要抽组人员、临时搭台。这种体制难以适应现代军队专业化分工的要求,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如果不及时彻底调整,势必影响作战效能和建设效益,不利于军委对全军实施高效的领导指挥。这轮改革,根据国家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把原来的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五大战区,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战区主战,把部队建设管理职能剥离出去,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以便更好地肩负起牵引建设、指导备战、指挥作战职能。
打破大陆军体制,使军兵种以主要精力抓好部队建设管理。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这轮改革,专门成立陆军领导机构,顺应信息化时代陆军建设特点规律,体现军种主建原则要求。在大陆军体制下,我军没有建立单独的陆军领导机构。这一方面不利于明确陆军建设的责任主体,总部管一摊,军区管一块,谁都管却没有统管,影响了陆军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过去联合指挥机构的陆军色彩比较浓厚,影响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真正构建。随着我国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种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传统的大陆军体制,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特点和现代军队发展要求,如不改变,势必影响各军种在其自身建设管理上主体作用的发挥。这轮改革,组建陆军领导机构,成立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理顺省军区、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等领导管理体制机制,补齐了我军组织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短板,打破了陆军占主导的局面,实现了军队建设模式由建用一体的大陆军主导体制向军种主导、专业建设的转变,为打造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奠定了体制基础。
36.为什么要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被称为“空中突击梯队”的陆军航空兵以战斗姿态首先接受检阅。10架武装直升机率先开辟空中通道,实施侦察预警,进行火力压制,8架武装直升机护卫18架运输直升机,搭载精锐力量,突入作战区域实施机降,犹如“神兵天降”。这是新成立的陆军空中突击旅首次亮相,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军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成果。习主席指出,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速发展、一体发展,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努力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衡量一支军队强不强,要看规模,更要看质量。军队装备、人员数量及其质量与军队战斗力是有机联系的,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转化。一般来说,为提升战斗力,质量上的优势可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而数量上的优势只能相对弥补质量上的缺陷。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以数量补质量提升战斗力越来越难以为继。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大量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为提升军队质量水平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手段,质量因素在战斗力建设中已经跃居主导地位,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压缩军队规模、提高军队质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主要军事大国军队建设的基本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先后11次裁军,总员额由最高时的600多万减至目前的200万。兵贵精不贵多,“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实践证明,强大军队不是单纯靠数量、靠规模堆出来的,通过适度裁减军队员额,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功能,不仅不会降低战斗力,反而能大幅提升作战效能。就像一个人一样,去掉脂肪,增加肌肉,身体就会壮实起来。
现代战争要求我们必须首打精锐、主打精锐。现代战争的时空特性、制胜机理发生重大变化,运用精锐力量实施精确作战的特征更加突出,在防区外对全纵深目标进行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方式。新型作战力量是军队精锐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未来战场的制高点。这些年,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队组织形态,把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作为引领部队力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组建空天军、网络部队、无人作战力量等,调整优化军事力量体系,谋求新的军事突破。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事不宜迟,不能消极等待,必须积极培育,否则就会错失良机,被拉开新的差距。
知识链接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战略举措
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坚持体系建设、一体运用,调整力量结构布局,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改革作战部队编成,打造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
聚力打造精锐作战力量,是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必然要求。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拼的是精锐,这对成体系筹划和推进军事力量建设、打造精锐作战力量提出刚性要求。必须坚持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统筹加强各种力量、各个系统、各类要素建设,特别是要在提高新质战斗力上求突破,发展真正顶用管用的东西。这轮改革前,我军总的数量规模有些偏大,重大比例关系不够合理,精锐作战力量比较少,体系作战能力亟待提高。通过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调整作战部队编成,重构新型作战力量,陆军原18个集团军整合重组为13个集团军,在全军主要作战部队实行“军-旅-营”体制,充实兵种作战力量,减少指挥层级,降低合成重心。增加特种作战、立体攻防、两栖作战、远海防卫、战略投送等新型作战力量,新质战斗力比重大幅度提高。现在,我军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迈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一大步,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37.为什么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
2018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标志着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第三大战役”全面拉开帷幕。“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习主席强调,军事政策制度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是对我军的一次制度性重构,关系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关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军事政策制度调节军事关系、规范军事实践、保障军事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军事政策制度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满足建设和运用军事力量需要,所确立的调整军事领域各种社会关系及相应军事活动的规范体系。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先进的军事政策制度作支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军事政策制度,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党的历史使命、人民军队担负的职责任务,根据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实践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军事政策制度,为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和宗旨、提高打赢能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军事竞争十分激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军事政策制度上。我们要跟上和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掌握军事竞争和战争主动权,就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战略位置,巩固和发展我国军事政策制度优势。
解决军事政策制度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释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效能,迫切需要对军事政策制度进行系统深入改革。这轮改革前,虽然我国军事政策制度不断进行调整,但理念不先进、导向不鲜明、体系不完备、军地不衔接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经不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硬体制”的搭建,“强大脑、健中枢”、“强筋骨、壮肌肉”的工作已基本完成,迫切需要对法规制度等软的东西进行重塑再造,在“通经络、活气血”中充分释放改革效能。军事政策制度改革着眼解决同新时代新使命新体制不相适应的政策性问题,打破部门领域界限,从指挥、建设、管理、监督四条链路上进行顶层设计,从军事实践活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整体重塑,创新完善我军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军事管理政策制度。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订颁布,一些主干政策制度相继推出,一大批配套政策制度和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军队战斗力和官兵活力进一步解放,改革效能持续释放。
官兵微评
▶“史上最牛军改”,预示着这支军队的“最牛未来”。
▶技术领先是一时的领先,制度优势是根本的优势。
▶能够成为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受益者,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幸运和荣耀。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是以制度创造力赢得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为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要求。新时代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的现代化,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现代化。军队越是现代化,越需要制度创新作保证。这轮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坚持以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指向,以战斗力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调动军事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把新时代强军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转化为政策引领、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必将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38.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主席就来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在莲花山公园邓小平同志铜像不远处种下一棵被称作“改革之树”的高山榕。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主席再次来到这里,当年种下的高山榕已是亭亭如盖、枝繁叶茂,展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见证着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奋进历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强军兴军必由之路。习主席指出,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把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是一场革命,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革命的本质是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从历史上看,改革有范围与程度上的不同,有的是局部性的改革,有的则是全局性的改革。而后者对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更深层次的触动和调整,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就是一场革命。军事改革是军队“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军事力量体系、政策制度、运行机制等重塑再造,使其更加适应军队“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会遇到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关系的羁绊、探索新路的风险,在这些阻力压力面前,容易出现停滞、倒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涵盖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多方面,涉及职能转换、制度重构、利益调整,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做到深化改革不停顿、开拓创新不止步。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要发扬革命精神,当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把改革蓝图一步步实现好。
改革是正确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衡量一次军事改革是否成功,最根本的是看能否经得起实践特别是战争的考验。几年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开大合、大破大立、蹄疾步稳,集中打了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三大战役”,我军组织架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形成,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了深厚基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人民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效的一次实际检验。实践证明,只要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习言习语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
▶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改革是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未有穷期。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际看,已有的改革成果需要巩固拓展,已经推出的改革方案需要狠抓落实,没有完成的改革任务需要加紧推进,这都需要保持改革的定力、恒心、韧劲。改革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改革永远在路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紧跟世界军事和战争发展趋势,紧贴我军现代化发展进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依靠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