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坚持敢打必胜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王秀会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胜利的信念是在斗争中取得的,强军事业是在斗争中前进的。
坚持敢打必胜,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凝练概括了熔铸在人民军队精神血脉中的胜战基因,深刻揭示了强军事业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开拓的历史必然,彰显了伟大斗争、军事斗争对斗争精神的时代呼唤,标定了人民军队、革命军人“精气神”的时代坐标,不仅为新时代人民军队注入了强大自信心、原动力、英雄气,更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以精神自觉赢得斗争胜利、掌握历史主动提领了时代要义。
坚持敢打必胜,重在弘扬斗争精神。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两军对垒,勇者占先。我军素以能征善战、有强大战斗精神闻名于世,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朝鲜战场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强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习主席对这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看得很重,要求全军“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引领全军在革命化锻造、实战化磨砺、体系化培塑中淬炼战斗精神。
与传统战争相比,现代战争短兵相接的场面越来越少,战场对决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摧毁打击无人、无声、无形,“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已渐行渐远。但是,战争的毁伤性、残酷性空前增大,对军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耐受度考验更甚。“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革命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头脑简单的一味蛮干,不是不计后果的无谓牺牲,更不是情绪化的一时冲动,而是不畏强敌、向死而生的血性胆魄与谋定后动、灵活机动的智谋理性的有机统一。
坚持敢打必胜,必须敢于根据斗争目的选择合理斗争方式。恩格斯说过:“矛盾绝不能长期掩饰起来,它们总是以斗争来解决的。”我党我军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斗争精神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和全部奋斗实践。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没有斗争精神是不行的。从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到震慑“台独”分裂行径;从遂行边防斗争任务,到反恐处突维稳……广大官兵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赤胆忠诚和铮铮铁骨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
斗争是一种本领,也是一门艺术。习主席强调:“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斗争要有章法,不能鲁莽行事、草率作为,既要讲求原则性,原则问题不能让,该出手时就出手;又要讲求灵活性,审时度势、权衡得失,着眼大局、管控风险。无论哪一手都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以最小代价争取最大利益,防止简单化和过犹不及。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我们没有退路,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不具备过硬的斗争本领、不掌握斗争的方式方法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唯有主动迎战,才有生路出路;唯有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唯有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才能扛起民族复兴和强国强军的重任。
军事观和方法论是军事领域“认识之认识、方法之方法”。坚持敢打必胜,作为“五个坚持”之一,为我们“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提供了“伟大认识工具”。每名官兵应主动掌握和运用这一“伟大认识工具”,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强化关键时刻不惜一战的决心意志,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我们应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鼓足敢斗的精气神,拿出善斗的制胜策,打好巧斗的组合拳,努力在打造攻防利器、锻造硬核实力上下功夫。要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既用“钢”积蓄“气”的力量,更用“气”彰显“钢”的威力,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准备,突出应急应战真抓实备,盯住短板弱项聚力攻坚,确保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