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硬指头”攥成“铁拳头”
——怎么看加强联合作战体系和能力建设
“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系列联合实兵演习,陆海空天电网等作战单元无缝链接,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作战要素有机融合……一场场联合作战演练,铺陈出一幅幅联合赋能的强军画卷。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只有着眼联合一体、同步释能,把每个节点、每个要素都建强练硬,通过整体联动、高效聚合实现攥指成拳,才能把握战争大势,掌控战场大局,谋取联合制胜主动权。
为什么要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冰山运动,是自然界的一种奇观,它的巨大力量不仅来自于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更蕴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现代战争,如果说火力、机动力等是水面上的“八分之一”,那么水面下起支撑作用的“八分之七”则是体系能力。
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平台作战、体系支撑,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成为现代战争的显著特点。可以说,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打的是联合,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需要各种作战力量的整体联动、高效聚合。战场上,飞机看似还是那架飞机,大炮看似还是那个大炮,但“机”自为战、“炮”自为战已成为历史,如果不能融入体系、形成联合,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高效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改变以往“各自为战”的思维,各作战力量、要素、单元主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依托体系聚合,实现统一意图、共享信息、协同行动,达到1+1>2的联合效益。
现代战争作战指挥战略性、联合性、时效性、专业性、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先进作战指挥体系,在敌方强力干扰和猛烈打击下,很可能一打起来就同自己的部队“失联”,无法联络,也无法指挥,更谈不上消灭敌人。
2022年9月的一天,时针跳过“零点”,东部战区联指中心大厅内依然充满着浓浓的“战味儿”,大屏上的态势图实时更新,各军兵种信息在这里融合流转,各席位值班人员有条不紊分析、研判、处理……近年来,随着任务区域情况越来越复杂,处置要求越来越高,战区不断加强联合作战指挥运行机制建设,情况处置更加灵活高效,联合指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亲自决策领导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创设军委联指中心,划设五大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
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应战而生,也必将因战而变、向战而优。经过改革,我军领导指挥体制“联”的壁垒已被打破,“联”的机制已经建立,但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构建绝非一劳永逸。我们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持续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这个“大脑”和“中枢”,有效协调控制力量聚合和能量释放,让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配合起来,打通联合作战全系统全流程指挥链路,使部队行动如臂使指、如虎添翼,真正形成强大整体威力。
为什么要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
朱日和,原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塞北小镇,今天却广为人知。10多年来,朱日和训练基地先后导调、保障上百场陆空联合演习和网上对抗演习,参训部队越来越全、演练强度越来越大、演练科目越来越多,一支支部队在联合对抗中加快战斗力生成。放眼今天的演兵场,体系、联合、对抗成为部队训练的高频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这对我们抓好新时代军事训练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要聚焦“深化”用劲,瞄准“深化”发力,坚持以联合训练为牵引、对抗训练为核心、科技练兵为支撑,不断提高练兵备战质效和水平。
现代战争对联合训练提出强制性要求,不开展体系训练、不深化联合训练,打赢未来战争就是一句空话。“多军兵种联合时的‘分界线’和‘结合部’由谁负责、由谁保障?”“地面分队如何利用空军无人机进行战场侦察?”“医疗保障分队怎样预判战局、对接任务?”这是2022年7月陆军某师携手12家军兵种单位开展复盘检讨时的场景。一场联演联训刷新多项纪录,军兵种单位共研联训之道,推动联合训练不断向深处走、往实里落。平时多磨合,战时才能实现联合制胜,让部队从“积木组合”走向“血脉相通”,增加打赢明天战争的砝码。联合训练服务联合作战需求,催生联合作战能力,必须不断实起来、联起来。要坚持以联为纲,强化体系训练思想,抓好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训练,破解联合训练、联合行动、联合保障方面的重点问题,加速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刘伯承元帅在指导一次演习时指出:“对抗就要互为敌人。敌人会对你仁慈吗?你会对敌人手软吗?平时多搞强一些的对抗,上了战场才打得了硬仗。”对抗训练是强化实战练兵最有效的练兵方式之一,对于摸清能力底数、提高实战本领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敌情设得越“像”,环境设得越“真”,态势设得越“活”,越能发现自己的“长”和“短”。深化对抗训练,要创新对抗训练模式,瞄准强敌对手、围绕关键任务、着眼能力检验,创新管用实用的战法训法;优化对抗训练条件,体系推进实战化训练环境和对抗条件建设,构建规模适度、要素齐全、合成高效的蓝军力量体系;完善对抗训练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实施、过程监管、裁决评判、运行保障等制度规范,确保对抗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真正抗起来、严起来。
为什么要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与需求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决策。供给和需求作为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军队为打仗而存在,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备战打仗根本需要。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必须着力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东北老航校被誉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为培养人民空军的“种子”,他们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精神,创造了人推火车、马拉飞机、酒精代汽油、直上高教机等奇迹,在1946年3月创办后的3年多时间里,就培养出126名飞行员、24名领航员和410名航空工程、通信、气象等各类航空技术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懂航空技术业务的军事、政治、后勤、技术管理干部。他们有的一毕业就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涌现出王海、张积慧、刘玉堤等众多空战英雄。正是依靠无数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军事人才,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锻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无论形势任务怎么变化、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备战打仗人才方阵强了,制胜战场就有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我军人才工作说到底是为战争准备人才。解析现代战争,无论是作战概念开发还是武器装备操作,无论是战争筹划设计还是作战计划实施,都要靠人才。我军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滞后于强军实践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说到底是人才队伍实战能力素养不强。必须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坚持以作战需求牵引人才需求,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集中更多资源,构建新型军事人才体系,建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等各方面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建设水平整体跃升,确保以人才优势支撑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执笔:肖学祥、刘杨钺、申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