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
始终保持那一股子英雄气
■曹壮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旭
“松骨峰特功连”组织单兵战术综合演练。姜慧鑫 摄
盛夏时节,一场全要素实弹射击演练在第81集团军某旅综合训练场如期展开。
此时,气温已经超过40℃,但全副武装的“松骨峰特功连”官兵仍是斗志昂扬:“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先辈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冰天雪地和敌人拼死相搏。作为英雄传人,我们要敢于迎接挑战,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骄阳似火,热浪翻滚,考验着官兵们的意志,也检验着武器装备的“极限”。
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和密度发生改变,给瞄准锁定目标增加了难度,连队射手能否克服影响,稳定发挥……一边思考,一边来到射击阵地,中士邓云涛和其他两名乘员在登车前每人喝下2管藿香正气水,一头钻进闷热的战车内。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下,导弹精准命中目标,连队官兵士气大振。在随后的射击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
这种严训苦练、敢打必胜的精神从何而来?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奉命抢占松骨峰,堵住南逃敌军。该连前身335团1营3连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毫无惧色,殊死一战,最后仅剩7人。如今,松骨峰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松骨峰精神”却一直深深根植在该连官兵心中。
岁月更迭,精神永存。每逢新兵下连、干部调入、大项任务出征、重要纪念日等,该连官兵都会在“松骨峰精神代代传”雕塑前,感悟先辈们“以气胜钢”的血性担当。随着装备更新换代、编制体制调整、使命任务拓展,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正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2018年,习主席来到这支部队,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激战松骨峰情况的展板前强调指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第一次在极寒条件下进行数字化装备先期探索、第一次进行直升机接替指挥试训、第一次对合成营全域机动作战进行实践……近年来,“松骨峰特功连”官兵牢记习主席嘱托,不断淬炼逢敌亮剑、以气胜钢的“松骨峰精神”,实现连队建设的新跨越。
海拔4100米,这是“松骨峰特功连”插上“数字化翅膀”后搏击的新高度。2021年,该连随旅队机动至高原,承担陆军赋予的某重大任务。按计划,他们要先进行半个月的适应,但射手李国强登上高原第一天就扎进了冰冷的战车里。
苍穹为盖,雪山为屏,李国强的这股劲激发了战友们的斗志,没过几天,全连官兵提前投入训练,他们白天铆在训练场练技能,晚上钻进战车里搞研究。高寒缺氧让不少官兵头疼恶心、眼睛发红、嘴唇发紫,即便如此,谁也不愿停下。大家在极端条件下叫响“缺氧气不缺战斗精神、海拔高工作标准更高”的口号,不断挑战人与武器装备极限。
这次任务以全旅大比武的形式迎来成果验收。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李国强驾驶步战车开足马力驶向射击地线。数声巨响,靶区目标应声而落。比武结束,连队夺下建制连和单车射击比武“双冠王”。
“冲锋陷阵看谁更勇猛,谋战思训看谁更深入。”该旅领导介绍,无论形势任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支英雄连队始终保持那一股子英雄气。除了敢拼敢打外,他们身上还有不达目标不罢休、难题不解睡不着的钻劲和韧劲。
不久前,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召开,来自不同军兵种的与会代表汇聚该旅。会议期间,“松骨峰特功连”担任主战装备射击专业组训演示任务。
演示现场,一个细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步战车在对固定和运动目标射击时,校炮器前端架设着一部微型摄像机,通过这个设备,射手的瞄准过程被实时投放在训练场大屏幕上。与此同时,火炮射击技师常家超根据屏幕显示的射手操作情况,不时回放、暂停,分析、纠正,有效提高了组训质效。
常家超告诉记者,连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按照传统组训方法培养射手周期长,容易出现人才断层,影响新装备战斗力生成。如何缩短射手培养周期,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几经尝试,他才找到了这个办法,后来在全旅推广。近年来,常家超带的射手能力素质提升很快,多人在比武中蝉联第一名,连队整体射击水平在全旅始终名列前茅。
“敌人拥有钢铁和汽油弹,我们有着敌人没有的武器——勇敢和决心……”临近采访结束,正逢该连组织点名,大家齐声诵读抗美援朝期间时任连长戴如义作的战前动员。对于这支英雄连队,战火硝烟虽然远去,但那股“以气胜钢”的英雄气依旧充盈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