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的荣光有我们续写
——从3件抗美援朝文物感悟人民军队的使命传承
大江南北座座军营的军史馆和荣誉室里,展示着许多战争年代留存下来的文物。文物虽“小”,却承载着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厚重历史,深藏着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制胜密码。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聆听3件军史场馆抗美援朝文物背后的故事,回望那场伟大的胜利,在感悟“最可爱的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走好新征程,续写新荣光。
文物:军号
号音嘹亮 向战冲锋
■第72集团军某旅“烟台峰英雄连”司号员 胡帅
张群生在烟台峰吹响的军号。 徐弘 摄
2022年4月,“烟台峰英雄连”参加旅组织的体系对抗演练。
2023年6月,“烟台峰英雄连”组织官兵进行训练。
“我是恢复司号制度后‘烟台峰英雄连’第一任司号员胡帅,向您致敬!”
2020年底,在连队老前辈张群生的家中,我面向老人激动地敬了一个军礼,高声地自我介绍。
我们连队的连史馆里,珍藏着一把军号。军号的主人,就是张群生。1950年深秋,志愿军42军124师371团4连官兵在坚守黄草岭前沿阵地烟台峰时,历经敌人多次猛烈炮击,连长、指导员和班排长全部牺牲。危急时刻,连队司号员张群生挺身而出,吹响冲锋号,指挥包括8名伤员在内的17名战友打退敌人数次进攻,赢得胜利。战斗结束后,连队被上级授予“烟台峰英雄连”称号。
2012年,新兵下连第一天参观连史馆,指导员就站在这把军号前,给我们讲述了张群生的英勇事迹,当时我没想到自己能有幸见到这把军号的主人。
2018年,在一次连庆活动中,我们从一位老兵那里偶然获悉了张群生的联系方式,立刻和老人进行了视频连线。当时因时间所限,只是进行了简短的交流。2020年,我承担重修连史馆的工作,向连队申请前往广西桂林寻访张群生老前辈,为整理连史收集素材。
那年初冬,我和另外两名战友来到张老家中。老人住在一个很普通的小区,家中的摆设也很简单。自我介绍后,我将特意带来的一份礼物送给他。
“张老,这么多年全连官兵一直都在学习您的战斗事迹。这是全军恢复司号制度后,连队定制的第一把军号,送给您留作纪念。”
“好,好,代我向大家问好!”老人接过军号的双手微微颤抖,眼里噙满了泪水。摩挲着军号,老人给我们讲起他的军旅往事。
1948年,21岁的张群生参军入伍。部队成立司号班后,张群生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司号员,“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就练习吹号,中午去司号班学号谱,下午继续练习”。
老人的讲述云淡风轻,我却知道学习吹号有多难。2019年全军恢复司号制度时,入伍8年的我曾被抽调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司号员集训。当时,为了练习吹号,嘴唇被号嘴压破是常有的事,21种号谱也要背记到滚瓜烂熟。
“烟台峰战斗打到最激烈的时候,阵地上牺牲了很多战友。我主动申请上阵地,得到连长同意后,我吹响冲锋号就跟着连长往上冲。阵地上的战士一听到冲锋号,就知道连长带着连部的人冲上来了。冲锋号啊,可以顶两个排!”回忆到这里,老人原本激昂的语调沉了下来,“后来连长牺牲了,敌人又发起进攻,有战友喊我来指挥。敌人狂轰滥炸时,我便让战友们躲进防炮洞。炮声一停,我马上带领战友前出到战壕中拦阻,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军号一响,再强大的敌人我们都不怕,再困难的任务我们都能完成!”从老人坚定的眼神中,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军号的分量。
从张老家离开返回营区后,我们将拍摄素材整理出来,在连队组织了一次交流会。从战友们闪亮的眼神中,我看到他们对连队老英雄的敬仰。当时即将参加集团军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的列兵彭建巍站了起来:“作为英雄连队一员,我们一定要把‘鼓斗志、鼓勇气,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烟台峰精神传下去,决不能给老前辈们丢脸。”
去年,连队整建制在某海滨训练场参加海上实兵对抗演练,始终冲在最前面。距离最后的目标高地仅剩1公里时,我吹响了冲锋号,战友们跟随着连旗的指引从我身边飞奔而过,发起最后的冲锋。那一刻,我仿佛看到70多年前烟台峰上那些英勇无畏的身影。我们紧跟前辈的脚步,渴望真正的冲锋。
2023年春节前夕,正在休假的我听闻连队派人去慰问张老,就申请一同前往。老人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兴之所至,还和我们一起合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今年5月,得知张老因病去世,我们早早来到殡仪馆参加追悼会,现场庄严肃穆,仪式十分简洁。张老的女儿告诉我们,“按照父亲遗愿,一切从简”。站在张老的遗像前,我擦干眼角的泪水,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向老前辈、老英雄告别。
如今,那把在烟台峰吹响的军号静静地躺在连史馆。每天,我也会吹响起床号、出操号、集合号……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一声号音里,都多了一份怀念;每一声号音都在提醒着我们,矢志强军、奋勇向前,就是对前辈最好的告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童祖静、通讯员江吴靖文、任泽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