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兵器都承载着“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写在前面的话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以此为标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这一天来之不易。2年零9个月里,手握劣势武器装备的志愿军官兵,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取得一次次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注视中国的目光。
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这一伟大战争实践,打出了令强敌生畏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也彰显着“靠什么赢得下一场胜利”之问的答案。
历史不会磨灭,英雄业绩永垂。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走近一件件见证志愿军官兵浴血奋战、制胜强敌的武器装备,在回顾历史中致敬英雄先烈,汇聚新时代革命军人奋进新征程的强劲动力。
卡宾枪——
彰显志愿军非凡战场适应力
■程春蕾 曹志宇
安炳勋使用的M1卡宾枪(上)。 易才学缴获的M2卡宾枪(中)。 曾南生使用的卡宾枪(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的枪械中,有一些美制M1、M2卡宾枪引人瞩目。每一支枪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其中的一支M1卡宾枪上,刻有“战斗英雄安炳勋”的字样。
美制M1卡宾枪,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缴获较多的一种枪械。该型枪研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枪重较轻、弹容量较大、后坐力小,有效射程约200米,适用于近距离作战。
解放战争中,我军缴获了大量国民党军队装备的M1卡宾枪。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又缴获了不少该型卡宾枪,并很快将其变为我军的称手武器。
安炳勋是志愿军第42军125师373团1营1连1排排长。1950年11月29日夜,在围歼美骑兵第1师7团的新仓里高地战斗中,他指挥2个班分两路从沟堑、树丛中朝山头发起攻击。在左腮被子弹打穿的情况下,安炳勋忍痛带领战士歼灭美骑兵第1师一个排,又击溃另一个排。他们缴获的武器装备中,就有不少卡宾枪。
后来,在进攻道城岘战斗中,安炳勋壮烈牺牲。1952年7月27日,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由于在数次战斗中,安炳勋带领该排连战连胜,他使用的M1卡宾枪也成为功勋枪,被刻上“战斗英雄安炳勋”的字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安炳勋的用枪被陈列其中。
与安炳勋的用枪一起展出的,还有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4连排长曾南生使用过的M2卡宾枪和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战士易才学缴获的M2卡宾枪。
M2卡宾枪定型于1944年。与M1卡宾枪不同, M2卡宾枪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还可使用30发弯曲弹匣,火力持续性好。
随着战事的推进,该型枪缴获的数量增多,很快成为志愿军官兵手中的利器。
1951年3月17日的吾野坪北山战斗中,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4连7班连续作战后,只剩下曾南生和李克先。没有重武器,2人巧妙利用弹坑、土包作掩护,收集阵地上散落的敌机枪和卡宾枪,与数十倍的敌人周旋了5个多小时,击退10多次进攻,李克先牺牲后,曾南生继续战斗,出色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
上甘岭战役中,易才学所在的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向597.9高地之敌进行反击,半路冲击受阻,敌密集火力给我军造成伤亡。关键时刻,易才学越过层层封锁,连续炸掉敌集团火力点3个,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障碍。此次战役中,易才学用缴获的机枪和60毫米口径迫击炮等武器歼敌百余人,缴获机枪14挺、卡宾枪73支、火焰喷射器2具,获“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在战斗中缴获,在缴获后学习,在学习中熟悉并发挥其效能……这种做法,不仅体现在志愿军对美制卡宾枪的缴获使用上。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使用的武器装备来源较“杂”。这些来源不同的武器装备,在志愿军官兵手中,往往很快就运用自如。
岁月更替,传承不息。昔日的武器装备已完成其战斗使命,但它们所承载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尤其是其所体现出的志愿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以及所表现出的非凡战场适应力,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