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一条青石小道通向夏明翰故居。几天前,衡阳市2024年上半年入伍新兵欢送仪式就在这附近的夏明翰故居广场举行。从这里出发,345名新兵代表踏上保卫祖国的征途。也是从这里出发,一百多年前,夏明翰沿着家门口的青石小道,踏上捍卫革命理想的道路。
▲夏明翰故居
那些故事或许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在中国内外交困,百姓苦不堪言的年代里,17岁的夏明翰怀着“工业救国”的梦想,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此后,夏明翰在革命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参加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罢工,组织农民运动,参与发动秋收起义……他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在革命事业上。
一切戛然而止于1928年3月20日,这天是夏明翰被捕两天后行刑的日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曾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铮铮誓言,一语成谶。刑场上屠刀落下,年轻革命者的生命定格在28岁。这一年距离夏明翰20岁离家投身革命,已经过去8个年头。
8年,短暂而又漫长。中国革命事业取得成功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革命者们尚不知道前方终点还有多远,他们唯一确信的是,要始终不渝地走下去,就算看不到明天的曙光,也要一直往前走。这是无数个“夏明翰们”的信念,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怀抱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那年,当陈铁军在刑场把反动派的枪声当作礼炮,举行婚礼的时候;当邓中夏以“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的坚定信念,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刑场的时候;当赵一曼以生命实现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的时候……年轻的他们,内心一定燃烧着同样的火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陈铁军、周文雍狱中合影
信仰的火把一经点燃,就再也不会熄灭。这主义,让四海寻觅的探索者从滚滚而来的世界革命潮流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人类解放的前途。它与各种思想主义完全不同,立志于为大多数人民利益而奋斗,最广大的无产阶级、穷苦人民,也能翻身做主人。马克思主义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让无边的黑暗有了光亮,中国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
曾有人问:“那些年轻人为何舍弃安逸生活投身革命?”生于今天和平安定的中国,对于那些年轻革命者的选择,并非总能感同身受。然而,我们应该知道,正是那些人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属于我们的和平与安定。
百年前的那代人,置身的是一个军阀混战、内外交困的中国,如果他们享受安逸,就意味着坐视国家沉沦。时代赋予的重担与使命已经摆在眼前。有些事,总有人要去做;有些路,总有人要去走。舍我其谁,这是“夏明翰们”的回答。最终的答案源自最初的理想,是信仰的旗帜造就了理想的传奇。他们为了心中坚守的信仰、为了所追寻的真理、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放弃坦途,选择另一条崎岖甚至通往刑场的路。
▲“铁一般的信念”主题浮雕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之所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是因为有着代代人前赴后继、不畏强暴、浴血牺牲。那年刑场上,高昂的头颅不曾低下。而今,祖国边疆,英雄的身影坚韧挺拔。今天是革命烈士夏明翰牺牲的日子,也是戍边英雄陈红军的生日,我们怀念他们,景仰他们同样赤诚的心、纯粹的信仰、青春的灵魂。
还有后来人,永远都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