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时“须站在同志的地位,用诚恳的态度和他说话”;“官长,特别是和士兵接近的连上官长,应当随时看视伤病兵,送茶水给他们吃,晚上替他们盖被窝”……重温《古田会议决议》中这些字句,我们深切地感到,“基层至上、士兵第一”,是我党我军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
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全党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比如妇女学习犁耙、小孩子读书、修理木桥等,他认为只有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群众才会“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离开基层官兵,再宏伟的战略也不能实现。关心关爱基层官兵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想方设法为基层排忧解难。解难是最好的关心,帮困是最好的服务。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尤须重视解决好官兵的“一切问题”,真正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当前,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攻坚期,打好这场攻坚战,对建设“三个过硬”基层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年,强军兴军步伐很快,我军基层建设在使命任务要求、建设内涵、日常运行状态、部队组织形态、官兵成分结构、外部社会环境等方面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同样,基层官兵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怎样让服务无缝对接,让基层去压力添动力?面对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打上时代烙印的新生代官兵,如何让服务走心,让官兵轻装上阵?这些都对领导机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新考验呼唤新办法,《解放军报》3月13日文章《多措并举解决官兵急难愁盼问题》就讲述了火箭军一些单位倾心为基层排忧解难的做法。办事从“以前需要来回跑几趟”到现在“不出营门就办成”,运用“网络+”模式服务基层官兵的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以前是“自己孩子自己抱”,现在则是“区域协作属地办”,属地办理的流程让服务基层更有效,解决问题更到位;既“一事一策”帮,也“举一反三”防,通过案例剖析、数据比对、风险预判等办法,定期梳理易发多发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醒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补齐短板等等。各种措施赢得了官兵的一致好评,真正实现了帮助官兵渡过难关,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服务基层,等不得,慢不得;服务官兵,粗不得,疏不得。实践证明,在为官兵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各级组织有没有立起精细、求实、高效的工作标准,有没有情况掌握到位、组织跟进到位、政策运用到位,有没有集中多方力量和资源大力推进,官兵都看在眼里,直接影响到官兵们对组织的信任和评价。
为官兵排忧解难,难的是“一直在线”,最需要的也是“一直在线”。有个别单位,把排忧解难放在年底的困难慰问,官兵交完表格填完困难发完补助金就完事,表格上的困难也没人管没人问。说到底,帮难解困是暖人心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做真功,切实把事办妥办出成效、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让倾心服务基层、用力解难纾困成为各级机关的一种行动自觉,才能让官兵对帮难解困工作由衷感到满意,才能让“有困难找组织”的理念深植于兵心。
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组织把官兵的“小事”放在心上,官兵就会把强军的大事扛在肩上,暖兵心的切实举措必将不断激发官兵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汇聚上下同欲、矢志强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