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新华书摘|《毛泽东的书单》: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体系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3-12-21 15:28:16

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毛泽东在1959年至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在阅读《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所谓“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尽管毛泽东并没有赋予其具体的理论内涵,但这成为后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源头。

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体系,这既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又是毛泽东世事洞明的远见。对于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必须有自己的经济体系,包括工业和农业,特别是农业更要搞好,“吃饭靠国外,危险得很”。正是在他的富有独立和远见的领导下,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关于公与私的反思。他在读教科书过程中说:“公和私是对立统一的,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我们历来讲公私兼顾,早就说过没有什么大公无私,又说过先公后私。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集体利益增加了,个人利益也随着改善了。”应当说,毛泽东的这一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不可否认,毛泽东在读教科书中也提出了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如“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又如没有看到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它和计划需要加以割裂和对立。再如基本否定物质奖励制度等,这些观点都对后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过,对这一点,我们也应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第二章《红楼梦》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与《红楼梦》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读过这部小说,在1913年完成的《讲堂录》里,便有读《红楼梦》的记载。从事革命活动以后,他经常阅读和谈论《红楼梦》,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在20世纪20年代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他曾与妻子贺子珍进行过一次交谈,贺子珍说她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不喜欢《红楼梦》。她说:《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当时毛泽东反驳说:你这个评价不公正,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哩!《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鬟,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读这本书,你要重读一遍。

1937年4月28日,毛泽东到“鲁艺”作了《怎样做艺术家》的演讲。他举《红楼梦》为例:书中描写贾琏从尤二姐那里回去时,说“跨马认蹬而去”,非有实际经验写不出“认蹬”二字。毛泽东借此说明,艺术作品要有丰富的内容,首先要求艺术家到实际生活中去汲取。

1938年5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做报告,讲到鲁艺与社会的关系,他说:《红楼梦》里有个大观园,大观园里有个林黛玉、贾宝玉。你们鲁艺是个小观园。你也就是林黛玉、贾宝玉。但是,我们的女同志不同于林黛玉只会哭。我们的女同志比林黛玉好多了,会唱歌会演戏,将来还要到前方打仗。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大观园,你们的大观园在太行山、吕梁山。

1938年10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与几位将领闲谈时说,不看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这三部小说,“不能算中国人”。他问徐海东看过这三本书没有。徐海东回答说:“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你算半个中国人。”

毛泽东对《红楼梦》评价相当高。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由此可见,毛泽东把《红楼梦》作为与外国文学名著相媲美的文学作品看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多次向工作人员要过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他读过的版本有《原本全图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增评补图石头记》等20多种。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我们多次送给毛泽东的各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除少数的用后退给我们归还有关单位外,大多数都一直放在他的身边。毛泽东逝世后,我们整理翻阅他中南海故居(包括在丰泽园住地和后来的游泳池住地)里的全部图书,从中看到,有线装木刻本《红楼梦》,也有线装影印本、石刻本,还有各种平装本,一共有20种之多。”其中《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一函八册,《增评补图石头记》(木刻本),四函三十二册。毛泽东阅读时都用铅笔留下了秘密麻麻的圈画,可见,他读《红楼梦》非常认真。

对《红楼梦》这部小说,毛泽东多次强调:“要读五遍。”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休养时,他问卫士张仙朋等人看过几遍《红楼梦》?有的回答看了一遍,有的回答看了两遍。毛泽东说:“《红楼梦》这部书写得很好,它是讲阶级斗争的,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此外,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同党政军高级干部、哲学家和身边工作人员也多次谈到要看五遍。

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中,毛泽东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过,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红楼梦》写出来有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很难。”

(本文摘自《毛泽东的书单》,高海萍、张云燕著,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