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一家族四代人接力守护红军刘连长墓90年——
“长坪山脚下,有我最深的牵挂”
■熊 林 王 跃 黄 艺
冯炼向刘连长墓献花篮。王 跃摄
初冬的清晨,阳光静静地洒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长坪山东坡的漏米岩村。南部县楠木镇民兵应急排民兵冯炼同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长坪山烈士陵园,和父亲一起清扫落叶、擦拭墓碑。
在一座镌刻着“红军刘连长墓”字样的墓碑前,父女二人久久驻足。墓碑上的“刘连长”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人知晓。但冯炼一家四代人守护这座红军墓,度过了整整90年。
一座红军墓缘何成为四代人共同的牵挂,故事要从1933年说起。这年年底,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一位姓刘的红军连长主动请缨,留守南部县长坪山,借住在冯炼的曾祖父陈修坤家中。那段日子里,刘连长经常帮陈修坤夫妇挑水背柴,夫妇二人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在一次掩护百姓的战斗中,刘连长被军阀杀害,遗体被丢弃在长坪山脚下示众。一天晚上,陈修坤妻子趁敌人不注意,冒着生命危险背回遗体,悄悄掩埋在屋后。“曾祖母去世时立下家规:红军为穷人打天下,刘连长为保护我们穷苦百姓而牺牲,我们家世世代代要一直守着他。”冯炼告诉笔者,为了这句话,从陈修坤夫妇到他们的儿子陈忠民,再到陈忠民的女儿、女婿,到现在的冯炼(随母姓),祖孙四代进行了90年的接力。
2011年,以刘连长的墓为中心,南部县建立长坪山烈士陵园,立起红军纪念碑,让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因公牺牲的1080名英烈安眠于松涛之间。自此,冯炼一家便守护着包含刘连长在内的1080位烈士的英灵。在刘连长的墓旁,还有冯炼家族成员的坟茔,他们的墓碑上都刻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军烈士守墓人。
2016年,正值短视频、网络直播兴起,大学刚毕业的冯炼在广州做电商,事业小有成就。可她的心里,仍然牵挂着远方的长坪山。“父亲普通话不太好,视力也下降了,他常常因为与前来寻亲的烈士家属沟通不畅而自责。”在广州待了半年后,冯炼选择回到长坪山,扛起第四代守墓人的责任。做出这个决定时,冯炼刚满25岁,这也是刘连长牺牲时的年龄。
返乡第二年,冯炼通过考试成为南部县楠木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既兼顾了守墓,又圆了她从小的梦想。“倒下的烈士们,为我们留下一座座精神丰碑。我常给学生们讲述长坪山的红色故事,让他们接受红色熏陶。”冯炼自豪地说。
时间久了,冯炼对于家族世代守护红军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据冯炼回忆,一次,有一家人来到长坪山祭奠亲人,几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走到墓碑前,从包裹中拿出一张照片,上面脸庞青涩的年轻人原本是他们家族的一员,如今长眠于这片土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长坪山3次,他的父亲早年参加革命音讯全无,找了大半辈子,最终在冯炼家守护的墓园里找到了父亲的墓碑;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被人搀扶着过来祭奠红军,当看到刘连长的墓时,泪水湿了眼眶……“红军为了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不惜牺牲生命,有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冯炼说:“我们选择守墓不仅仅是为了践行一句承诺,还要守护1000多个家庭对故人的哀思,还有千千万万后人的家国情怀。”
如今,冯炼加入南部县楠木镇民兵应急排,她常常身着迷彩服,在课堂上、在红军墓前讲红军故事、上微党课。冯炼说:“我的祖辈都很尊崇军人,在我心目中军人形象是很神圣的。虽然我现在不能参军入伍,但是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传承红军精神。”
青山静默不语,松柏沙沙作响。人民教师、守墓人、民兵政治教员、义务讲解员……不同的身份,背后是同一份信仰。“长坪山脚下,有我最深的牵挂。这里的红色故事,是一本活教材,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冯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