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来,“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沂蒙新红嫂”朱呈镕奔走在拥军路上——
这碗“拥军饺子”,是家的味道
■杨满库 张乂心
朱呈镕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现场。图片由作者提供
“饺子太香了,是家的味道!”仲春时节,一位“兵妈妈”从沂蒙山出发,一路辗转来到喀喇昆仑高原,慰问神仙湾哨所官兵。
这名“兵妈妈”叫朱呈镕,今年70岁,家住山东省临沂市。这是她第625次走进军营慰问部队官兵。
从小唱着沂蒙山小调长大的朱呈镕,多年来一直以“沂蒙红嫂”为榜样去拥军。她常说:“为部队官兵做些事,我感到很幸福。”
朱呈镕的拥军路,始于2001年。那年朱呈镕到吉林省吉林市创业。一次,她驾驶小货车去送货。天寒路滑,小货车发生侧翻,货物撒了一地。正当朱呈镕感到无助时,附近营区官兵闻讯赶来,帮她走出困境。
同年12月,朱呈镕回到临沂老家开了一家饺子馆。准备正式营业时,她带着食材专程来到吉林市,找到那些帮助过她的官兵。在部队炊事班,她一边调饺子馅一边说:“我马上要开饺子馆,想来想去,这第一锅饺子,一定要送给恩人子弟兵。”
从那以后,每逢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她都要带上自己包的“拥军饺子”到部队慰问。时间久了,一些官兵都亲切地称她“兵妈妈”。有人粗略统计,仅今年3月份,朱呈镕就辗转5省,行程近3万公里。
有一年春节前夕,朱呈镕得知某边防哨所,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她当即调整出行计划,带上包好的饺子,风尘仆仆赶了过去。除夕那天,朱呈镕和官兵一起挂灯笼、贴春联、粘窗花,把哨所装点得喜气洋洋。准备年夜饭时,她到炊事班为战士们制作拿手的家乡菜,为寒冷的边关送去沂蒙老区人民的温暖。“在哨所和‘兵儿子’一起过年,就像是和久别的亲人团聚了一样……”现在回想起那次经历,朱呈镕仍是满脸幸福。
这些年,每当遇到有困难的退役军人时,朱呈镕也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退役军人张爱国的女儿查出患有白血病,花光了家中积蓄,朱呈镕知晓后慷慨解囊;杜福明的女儿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得知一家人为孩子的学费而发愁时,朱呈镕第一时间送来了学费。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朱呈镕的拥军之路越走越宽。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发生后,朱呈镕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小汤山医院官兵奋战一线事迹,深受感动,连夜赶制了5吨速冻水饺。第二天一大早,她便组织装车奔赴小汤山。2020年春天,朱呈镕再次带领团队紧急赶制20吨水饺,送往武汉。
“这么多年坚持拥军,家人都非常支持我,让我特别欣慰和感动。”在朱呈镕影响下,她的家人也走上了拥军之路。丈夫一有时间,就和朱呈镕一起到军营去看望“兵儿子”。朱呈镕的女儿、外甥、外甥女等,也先后走进军营慰问官兵。小孙女从6岁起,开始担任“红嫂文化博物馆”的义务小讲解员。她经常说:“奶奶,你传播‘沂蒙精神’的样子最美,我也要像你一样,传承好‘沂蒙精神’、当好沂蒙传人。”
20余年来,朱呈镕一直行走在拥军路上,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沂蒙新红嫂”。她说:“我一定会再接再厉,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走好拥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