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山西省朔州军分区多措并举帮扶界河村做强特色产业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梁 红 崔亚杰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4-07-12 08:28:39

山西省朔州军分区多措并举帮扶界河村做强特色产业——

小土豆变身“金疙瘩”

■梁  红  崔亚杰

山西省应县白马石乡界河村村民为马铃薯苗除草除虫。崔亚杰 摄

炎炎夏日,山西省应县白马石乡界河村的田地里,绿油油的马铃薯苗长势喜人,不少村民正俯身为马铃薯苗除草除虫。

近年来,界河村在朔州军分区的大力帮扶下,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坚持把马铃薯作为主导产业,构建马铃薯“种薯扩繁、质量监管、科研服务、贮藏销售、品牌宣传、精深加工”的产业发展体系,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界河村位于恒山山脉跑马梁山脊处,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应县传统山地马铃薯的主产区。自2015年结对帮扶以来,朔州军分区因地制宜,为该村确定了以种植、销售马铃薯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子,帮助界河村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逐步让马铃薯产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近两年来,为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军分区多次组织各级干部前往外地学习,邀请专家来村考察指导,在原有早熟和晚熟马铃薯品种基础上引进新型高寒优质种薯——晋薯16号。该品种抗寒、抗旱、抗逆性强,能适应山区无霜期短的气候特点。当年,村里马铃薯亩产量从原来的3000斤提高至5000斤。

“要想实现高产高质,种子是关键。”在军分区驻界河村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界河村包村干部梁子丽大胆引入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从品种升级入手,积极采用脱毒马铃薯苗培育技术,推动马铃薯产业转思路、调结构、创优势,实现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

“马铃薯为无性繁殖作物。传统种植方法是将地窖中储藏的马铃薯取出切块后种植。如果种下的是带病毒的种子,会导致产量、品质下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打破了这一种植‘瓶颈’。”梁子丽告诉笔者,今年界河村共试种两个脱毒种薯育苗大棚,通过智能农业采集器进行联动管理,可自动监测棚内光照、温度、湿度、含氧量等数据,为优质脱毒种薯繁育提供科学种植决策,有效破解传统马铃薯“带病下种”导致的品质下降、产量骤减等难题,形成从网棚栽培到原种繁育完整的种薯生产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产量提升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每年卖掉鲜薯后,剩下品相不好但品质不错的马铃薯该如何处理?军分区组织工作人员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没多久,粉条加工车间应运而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马铃薯销售问题,调动了村民种植热情,还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主要负责晾晒与打捆包装,一天可收入200元左右。在家门口上班,既有稳定收入又能顾家。”村民侯建国说。清晨,粉条加工车间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师傅们配合默契,经过一道道传统手工工艺,一个个马铃薯摇身变成一根根细粉条。“先加工成土豆淀粉,再深加工为土豆粉条,收益便增加了30%。”梁子丽笑着说。

一头连着源头产地,一头连着市场供给,界河村的马铃薯粉条凭借其久煮不烂、筋道爽滑的口感在各农贸市场和周边县市广受欢迎。一时间,订单接踵而至,产品供不应求。其他兄弟乡镇纷纷效仿,在当地掀起一股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新浪潮。

兴起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组织带领乡村干部外出学习,投入帮扶资金建立优质种植基地和恒温贮藏窖,依托粉条生产延伸产业链条,组织村民开展电商实操培训……近年来,朔州军分区携手乡村两级干部,探索构建出“种薯繁育、鲜薯外销、存薯鲜藏、优薯加工”的新型产业模式,推动马铃薯产业实现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确保村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黄澄澄的马铃薯,见证着界河村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也见证着军民鱼水的深厚情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选准方向,持续用力。”朔州军分区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帮扶界河村提升马铃薯产业链科技化水平,将山区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产品竞争力,走出一条“特色产业+科技支持+强村富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为乡村振兴蓄势注能。